上海有為數眾多的樓宇,期望卸下“電老虎”“油老虎”的包袱,給制冷制熱系統換上“節能心臟”。承接項目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接受樓宇用10-20年節省下能耗的大部分收益付賬,偏偏好事多磨——買設備缺啟動資金。浦發等銀行試行的合同能源管理未來收益權質押融資模式,打通了建筑節能改造的這一資金瓶頸。改造后每年節能三四成。
近日,位于中山北路的上海東方航空賓館中央空調和熱水系統改造完工正好滿一年。賓館總經理呂海平算了一筆節能賬后面露喜色:中央空調和生活熱水系統二合一,整棟樓一年節能30%以上,至少省下了120萬元。原先制冷、制熱兩個系統互不搭界,這邊單冷機組加冷卻塔只管產生冷氣,空調余熱白白浪費;那邊采用柴油鍋爐制造暖氣和熱水,不僅排放污染,柴油價格還從3年前的每噸6000元漲到現在近9000元,冬日里每天要燒掉1.5噸柴油,高油價讓企業直呼“吃不消”。
節能項目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樓宇業主不需花錢,把今后一定年限內節省下的能耗費用的“大頭”付給從事改造的公司,還免去了本身就要花的系統更新費和維護費,這筆賬怎么算都劃算:今年一季度與去年同期相比,東航賓館平均每月節省能耗費15.7萬元,少花了約40%;春秋季節,空調不用制冷,系統用足夜晚的谷時電價優惠,把加熱的水儲存到白天用;更出效益的是,柴油鍋爐和冷卻塔等“下崗”后,騰出了500平方米可使用面積,相當于增加了3000萬元的房產價值,僅地下車庫的收益,就從每月8000元增加到了2.5萬元。今后的15年,每年把節省下能耗費的70%支付給節能公司即可。
開發資金有了“后援”
“沒有銀行的資金支持,我們做建筑節能項目感到很累。”中普節能的董事長王承德說。每做一個項目平均要投入四五百萬元,設備費用2個月內要付清,而樓宇業主支付的節能回報是每月或每季度進賬的,收回成本需要5-10年,細水長流的收入解不了近渴。科技型小企業缺少可抵押的資產,拿了房產證找多家銀行申請抵押,最終有一家銀行答應給中普放款,但開出的利息是15%,企業沒法承受。
浦發銀行從市合同能源辦聽說中普的資金難題后,主動找上門,采用已成功項目未來3年實現的收益抵押融資的方法,一個月內借出600萬元,讓東航賓館節能項目開發有了資金后援,而貸款利率僅為7.8%左右。中普原來一年能做2個節能項目,獲得貸款,可以做5個。
打通瓶頸減少碳排放
“從事建筑節能的多數是中小企業,技術含量高、人力成本大,”浦發上海分行中小企業業務經營中心總經理周瑾說,“大公司一般不愿意做。樓宇業主前期不投資,達到預期節能效果后,用節省的能耗費作為回報一起長期分享。這看上去很美,但中小企業憑自有資金做了幾個項目后就沒錢做新項目了,遭遇發展瓶頸。”
浦發做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貸款項目比較多,銀行從去年起推出合同能源管理未來收益權質押融資。這既可以幫助小企業做大市場,也有助于整個城市節約能源,減少碳排放。到今年一季度末,浦發在上海已經發放合同能源管理無抵押貸款給25家企業,貸款余額為2.05億元。本市有一個區計劃推出100棟大樓接受節能環保改造,外地的多家賓館等也慕名而來,請上海的企業前去幫助換上一顆“節能心”。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