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市有關部門因為一道“垃圾箱禁撿廢品令”把自己推向了爭議的風口浪尖。禁止在垃圾箱撿拾廢品,本意是為了杜絕二次污染、維護城市衛生,為何會引來不少市民和網友的反對之聲?
記者調查發現,無論是支持者對衛生環境和生活秩序的捍衛,還是反對者對“拾荒者”等弱者生存現狀的關注,都在不同方面體現著對城市文明的訴求。而政府管理部門在出臺政令時,應該更具智慧和人文關懷,兼顧城市管理與弱者利益才是爭議背后真正的公眾期待。
一些市民支持這項“禁令”
10月20日西安市市容園林局發出的《關于嚴禁在各類垃圾收集站點撿拾廢品的通知》表示,目前西安市各類垃圾收集站點有500多個,分布在全市各個地段,大部分處在人口密集的居民區。長期以來在垃圾收集站點撿拾廢品的現象屢禁不止,既減慢了收集運輸的速度,又給周邊環境造成再次污染。為此,《通知》要求,無論是環衛專業隊伍還是社會其他人員,一律不得在果皮箱內、垃圾袋裝點、垃圾桶臺箱站、垃圾壓縮站撿拾廢品,更不允許堆放廢品。西安市市容園林局還將加大檢查力度,一旦發現存在以上問題,直接從每月兩次市容綜合評比中扣分。
記者在西安市采訪時,很多環衛工人對此規定表示支持。22日中午,新城廣場北側的保潔員譚道芳告訴記者:“有時候撿破爛的翻果皮箱、垃圾桶,把收拾好的垃圾弄得滿地都是,讓人一遍一遍地掃,實在不應該。”譚道芳認為,廢品不是不能撿,但應該規范化。
一些西安市民對于這項政策表示理解,認為這是城市“美容”的必要之舉。出租車司機程金勇對“翻騰垃圾箱找廢品”深為不滿,認為應該好好管一管,他說:“撿破爛與收破爛不是一個概念,城市里撿破爛的人畢竟是極少數,他們經常翻垃圾找廢品,對城市環境影響很大,應該禁止。不能為了這極少數人的生存,影響了大多數市民生活環境的衛生。”
多數網友反對這項“禁令”
在陜西一家網站論壇發起的投票中,逾八成網友反對這項規定,一些網友認為這項規定“不人性”。網友“過山的河”說:“我們目前仍未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許多物資的回收全憑這些拾荒人,他們不但自食其力、而且為環保做出了巨大貢獻。禁止拾荒--我個人覺得不合理。”網友“北國風情”說:“雖然他們撿的是廢品,但他們一樣在為社會做貢獻,在保證自己生存的同時,將可利用資源進行再次回收,誰能說他們做的事沒有意義。”
有媒體評論認為,撿廢品的人大多生活困難,禁止此種行為,將會使他們喪失生活來源,同時,拾荒者還是社會最底層的“綠色環保主義者”——一些城市的垃圾分類做得很不好,拾荒者將廢紙、舊塑料瓶等挑出來,這在客觀上有助于減少污染。
作為“被禁的對象”,許多拾荒者感到這項規定讓他們更加無助。家住西安楊家村的吳金富說,平時自己沒事干,就在附近撿瓶子、廢紙,夠自己和老伴兩個人的基本生活費用,不讓撿的話,這個收入可就沒了。常在西安市新城廣場一帶撿廢品的徐勇來自安徽農村,他說:“撿廢品的都是窮人,條件好一點可能就去收購廢品了,希望政府加強垃圾管理的時候,給我們留點出路。”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