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到自己工作的商務樓里將舉辦“廢舊手機愛心回收”活動,白領張小姐把家里的5部舊手機全部帶到現場,換得近2000元。據悉,今后,在靜安區主要商務樓,每月都將定期“設攤”回收舊手機。然而,這樣的手機回收活動,在上海還不多見。更多的廢舊手機則被“束之高閣”,或被直接扔進了垃圾桶。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每年廢棄的手機約有1億部。這些手機大約只有1%被送去回收,遠遠低于 3%的全球平均值和英國9%的最高值。一項在上海、北京、廣州等大城市進行的調查顯示,除了 1%的舊手機被送去回收外,49%的舊手機被擱置在家里,其余的則被直接丟棄。
廢舊手機回收為何難?采訪中,許多市民表示,一些手機回收渠道給出的價格太低,“有點舍不得”。一次,市民張女士把兒子用過的3部舊手機拿到回收站去,“人家看也不看一眼,就說最多值100元。”張女士說,“我覺得價格太低,但如果不給他,也想不出更好的處理辦法。”記者了解到,蘇寧電器曾在全市60家連鎖店推出手機“以舊換新”政策:一部舊手機可兌換100元至300元不等的電子券,并可在新手機售價中予以抵扣。但一次只能兌換一部舊手機,也難以解決問題;諾基亞從2005年開始的手機回收環保計劃,實行效果也不理想,不少消費者都覺得“回收價格太低”。
“我們還是擔心手機里的隱私被泄露。”許多市民也表達了這樣的顧慮,手機中有大量私人電話、短信和圖片資料等,即使刪除也可通過技術手段復原,萬一流入不法商家之手,將留下隱患。曾有一名女士遇到過這樣的事:她將用過的手機賣給二手手機商。手機被轉賣后,新機主竟然恢復了她已經刪除的照片,并將她的自拍照公布到網上。
究竟該如何走通廢舊手機回收之路?最近,靜安區與一家專業數碼產品回收商合作,在商務樓里開展 “廢舊手機愛心回收”活動。在各主要商務樓定期開設的回收點上,工作人員會根據舊手機型號、開機狀況、外觀等確定回收價格,現場完成“交易”。每回收一部手機,回收商將以登記人名義向“白領驛家”愛心基金社捐贈5元,捐贈名單和金額每月都將在官方網站和微博公布。不僅如此,主辦方也解決了信息安全問題。回收中,工作人員會現場指導手機主人將通訊錄、信息、圖片、視頻、應用軟件等所有個人信息全部刪除,并通過技術處理進行二次數據清除,確保手機主人信息安全。首次活動中,主辦方就回收了109部手機。
“資源回收與愛心奉獻相結合,點燃了公眾的參與熱情。”業內人士指出,如何以更好的辦法開拓回收渠道,建立起環保節能又有利于消費者的閑置手機回收通道,還需政府管理部門、社會組織和相關企業聯手合作。
業內人士同時提醒,廢舊手機零件中含有鉛、鎘、汞等多種有害物質,其電池的污染強度是普通干電池的100倍,手機電池在長時間不使用的情況下一般一年就會腐化或霉變,對人體健康不利,會引起甲狀腺功能紊亂、內分泌失調等。為此,市民應將舊手機和電池分離,裝進塑料袋加干燥劑密封保存。同時,存放袋應放置在遠離火源及小孩不易拿到的位置,以降低發生事故和污染侵害的幾率。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