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能源是一種可再生的清潔能源,開發和使用生物能源,符合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和循環經濟的理念。因此,利用高新技術手段開發生物能源,已成為當今世界發達國家能源戰略的重要內容。然而,隨著糧食價格的不斷上漲,土地資源日益緊張,以糧食為原料的生物液體燃料技術發展前景并不樂觀。
國家發改委等政府部門制定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中國生物燃料乙醇利用量將達到400萬噸。
過去較長時期,一些國家為解決資源緊張問題,相繼開展以糧食為原料進行生物液體燃料的技術研究,美國利用玉米生產生物燃料來替代部分石油,巴西用甘蔗制造乙醇汽油,我國也在部分省市進行以糧食為原料生產乙醇替代部分汽油的試點。
然而,2011年我國燃料乙醇產量僅為169萬噸,玉米乙醇154萬噸,木薯乙醇15萬噸,都是采用以淀粉為原料的第一代燃料乙醇,纖維素乙醇仍處于中試階段。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土地資源短缺,因此以糧食或其他物為原料的生物液體燃料的發展將會受到糧食供應以及其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在發展上就遇到挑戰,未來和進一步發展的困難很大,潛力和空間相當有限。
而以纖維素為原料的第二代生物液體燃料技術尚未成熟,原料資源也是重要制約因素,因此生物液體燃料發展一直難以形成氣候,市場化和規模化前景比較暗談,基本上陷入停滯不前的局面。
目前,世界發達國家均為調整生物燃料開發政策而努力,如歐盟限制以糧食為原料的生物燃料,鼓勵使用其他替代原料開發新型生物燃料,從而減少生物燃料生產給糧食供應造成影響。美國以禽畜養殖業著稱的佐治亞州和新墨西哥州呼吁聯邦政府暫停鼓勵玉米乙醇燃料計劃,從而減輕玉米價格上漲壓力。
根據我國國情,發展生物燃料堅持不與民爭糧、不與糧爭地原則,逐步擴大非糧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的生產規模,筆者認為應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加快以農作物秸稈和木質素為原料生產乙醇的技術研發,組織好以富油類林木為原料的生物柴油等產業化示范項目,提高原料利用效率。
二、促進規模化種植與經營,提高原料供應保障能力。要研究利用鹽堿、沙荒等非農耕地種植麻風樹、油桐等富油類林木,促進規模化種植與經營,逐步構建從育種、產收到產品加工的生物燃料產業鏈。
三、加快研究出臺扶持政策,為生物燃料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目前,生物燃料產業是戰略性產業,也是處于起步階段的幼稚產業,急需出臺相關政策扶持。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