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際金融風暴的影響并沒有減弱跡象,但全球各國對環保產業的扶持力度依然較大,由于環保產業是環境保護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也是未來經濟發展中最具潛力的新的經濟增長點之一,能源不可再生性的意識使節能環保已成為當今全球的主題。
近年來,我國環保產業迅速崛起,成為增長速度最快的產業之一,孕育著巨大的投資機遇。但總體上看,環保產業發展水平還比較低,存在市場規模較小、創新能力不強、市場競爭力較弱,政策機制不完善、產業結構和布局不合理等一系列問題。探索環保產業出路,推動我國環保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已成為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問題。
10月29日,全聯環境服務業商會秘書長駱建華在第七屆中國(國際)水務高峰論壇上表示,未來環保產業發展途徑有“四化”,即市場化、專業化、多元化、國際化。
首先是市場化。目前環保產業市場化面臨缺少法律法規支撐、水價機制不科學等方面的問題,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要繼續深化和完善,完善價格形成機制和政府監管科學到位是市場化改革的核心。
其次是專業化。大規模的市政污染治理在未來幾年內將趨于飽和,工業污染治理是擴展治理市場空間的重要途徑,這一領域專業性強,技術要求高。探索工業污染治理新模式是實現環保產業專業化的重要舉措。未來,委托治理服務和托管運營服務模式有望成為排污企業治污新模式,但該模式目前面臨諸多政策、法律等方面的障礙,應將傳統的“誰污染,誰治理”制度調整為“誰污染,誰付費”。
第三是多元化。多元化是指環保投融資渠道的多元化。隨著我國經濟體制和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深入,環境保護投融資機制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革,呈現出以“政府投資為主、民間資本和外資為輔”多元化發展格局。今后應加大環保投融資體制改革力度,進一步推進民間資本參與的多樣化和深入性。
最后是國際化。推行環保產業國際化即鼓勵環保企業“走出去”,積極參與國際競爭,需要國家制定相關政策,為環保企業走出國門創造條件。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