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下旬,毛烏素沙漠上氣溫已經是攝氏零下十幾度,可是在鄂托克前旗三段地現代農牧業示范基地的12座溫室里卻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鮮紅的西紅柿像一個個小紅燈籠,頂花帶刺的嫩黃瓜在室內暖洋洋的空氣中輕輕擺動,還有那些圓溜溜的青椒、茄子、香瓜,個個鈴鐺似的懸在空中,鮮嫩翠綠。這種反常現象的秘密在于李寶軍自主創新設計的環保節能型太陽能連跨溫室。
李寶軍是內蒙古著名園藝學家、博士生導師、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林維申先生的弟子。80年代末期,他跟隨林先生到俄羅斯執行技術援外任務。在十多年的時間里,李寶軍積累了在高緯度和高寒地區設計建設溫室、大棚,種植各類蔬菜的豐富經驗。鄂托克前旗現代農牧業示范基地實驗的環保節能型太陽能連跨溫室,就是李寶軍根據在俄羅斯設計建設溫室、大棚的經驗,并充分結合我國北方地區的氣候、土壤和地理特點而設計制作的。
我國北方常規溫室的通常做法是將37墻加厚為50墻,并在夾層內填充材料,用以增強保溫性能。但是,這種做法只能防凍而不能儲熱,到了冬季用煤燒火爐來增加室內溫度,才能保證作物正常生長,不僅大量消耗煤炭資源,更會產生嚴重的污染。
李寶軍設計的環保節能型太陽能連跨溫室,采用完全鋼架結構,其特征為2個以上單元構成一組連跨結構,并形成一個單元高于一個單元的均勻的階梯狀。這種溫室的突出技術特點是通過專用數學公式,精確計算出采光角,使冬季95%以上的寶貴光熱都能照射到溫室內。同時,覆蓋12―15絲專用無滴塑料棚膜,兩側用專用卡槽、卡簧固定塑料棚膜,中間每道鋼架間用壓膜線壓緊,前放風口留于棚前屋面1―1.5米處,冬季棚上覆蓋專用棉被,并配備電動卷簾機,白天自動卷簾機卷起棉被,下午太陽落下前0.5―1小時放下棉被,保證棚內溫度不散失。溫室的墻體采用立磚砌成,具有太陽光照射時吸熱、無太陽光照射時放熱的功能,從而保證了即使在攝氏零下30多度的嚴寒冬季,也無需任何加溫取暖設施就能保持室內溫度穩定,各類作物正常生長。
在種植技術方面,李寶軍采用超大行距栽培模式和全營養秸稈生物菌肥的種植技術,生產出產量高、品質好的全營養有機蔬菜。其創新性在于他采用各種秸稈或沼渣發酵并加入多種植物生長所需要的微量元素配制而成的生物肥,不僅能夠在作物生長過程中提供充足的營養元素,而且還能在作物生長過程中為根系提供熱能,保證冬季棚室內氣溫過低時根系能夠正常活動,從而使作物不受凍害,并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有效抑制病蟲害的發生。
根據在鄂托克前旗現代農牧業示范園區實驗取得的數據,采用這種環保節能型的太陽能溫室,配合李寶軍研究成功的一系列配套技術和管理技術,產量可提高2―3倍,帶來的經濟效益十分可觀。而且,用這種溫室栽培的蔬菜,還具有質地堅硬、原汁原味、耐存放、不腐爛的特點。
目前,這種溫室設計已經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新型實用專利證書。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