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也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以生態文明理念為指導,走綠色低碳發展的路徑,成為我國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必由之路。
當前我國正處于新型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產業及人口的聚集,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在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時,也帶來日益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2013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全面融入城鎮化全過程,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的“八字方針”,為新型城鎮化的推進賦予了新的內涵,指明了發展方向。
綠色低碳和節能環保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主題。李克強總理指出:“我們要實現的新型城鎮化,必然是生態文明的城鎮化。要以節能減排作為結構調整和創新轉型的重要突破口,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節能環保和綠色低碳產業。”
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節能環保產業越來越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去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4.5萬億元。該《意見》還提出將節能環保產業打造成為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結構調整的先鋒軍。這是國家第一次將環保產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放在一個更重要的地位,為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如何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堅持“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發展路徑,多管齊下,加快促進節能環保產業健康發展?
首先,要加強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體制和機制建設。要注重產業規劃和產業政策的引導,把節能環保產業作為重點發展領域,納入地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明確產業發展方向、目標定位、空間布局、重點任務與配套措施,引導節能環保產業快速發展;發展節能環保產業需要政府積極引導、布局規劃。
其次,要選準發展突破口,再造節能環保產業新優勢。要嚴格按照《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和《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要求,在積極推進主要污染物減排,加快淘汰各地落后產能的同時,選擇光伏產業、新光源、新型建材、資源綜合利用、環保裝備、環保產品、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服務業等領域加以重點培育,通過產業結構轉型,再造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新優勢。
再次,在政策措施方面,應從法規體系建設、環境經濟政策多方面給予保障。節能環保產業跟很多新興產業一樣,很多業務都處在事業發展的初期,必須依靠政府出臺政策給予持續扶持。各級政府要盡快制定和完善支持節能環保產業快速發展的財政、稅收、用地、技術、金融等扶持政策,要進一步加大制度創新的力度,通過管理體制、機制的不斷改進,形成更加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
建設節約環保型社會成為發展進步的新方向。新型城鎮化的進一步推進,為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發展提供了巨大商機和廣闊空間。企業在分享經濟發展成果的同時,應主動承擔起節能環保社會責任。民營企業要順勢而為、乘勢而上,緊緊圍繞提高城鎮化質量這個關鍵,根據自身的優勢所在,找準助推的切入點,大力發展節能、環保、低碳產業,致力于做綠色環保的企業。
東旭集團自成立以來,始終以振興民族光電產業為己任,秉承“自主創新,科學發展”的發展理念,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落實黨中央“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可持續發展”戰略,致力于推動民族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通過技術、管理和經營模式創新,在光電顯示、光伏、節能照明和綠色建材等節能環保產業和領域實現了重大突破,不僅成為振興民族光電產業的先行者和企業自主創新發展的一個典范,而且在推動我國節能環保產業轉型升級中,發揮了重要的示范帶動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東旭集團時刻關注著城鎮化的發展,創新發展路徑,把“新型城鎮化建設”作為撬動企業轉型發展的一個戰略支點,整合以高效節能無極燈、LED燈為代表的節能照明,以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為代表的綠色新能源,以高密度聚乙烯大徑塑管、ABS管、鋼塑共擠門窗等為代表的綠色建材等三大產業,積極投身到城鎮化建設中。先后在河北石家莊、四川成都、寧夏銀川、內蒙通遼、遼寧錦州、黑龍江牡丹江等六個省市規劃建設了以節能照明、環保能源、綠色建材為核心的七個研發與生產基地,積極探索節能環保產業融入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發展模式,對促進企業自身產業轉型發展,助力新型城鎮化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
企業是城鎮化的原動力和投資主體。在未來的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東旭集團有膽量和氣魄敢于擔當,善于擔當,按照城鎮化的發展方向、發展要求,調整自己的發展思路、規劃自己的發展定位,堅持把立足企業的發展與助推新型城鎮化建設緊密結合起來,通過產業延伸、合作開發等多種形式,加快對綠色節能環保產品的推廣應用,使前沿高科技產品與城鎮化有效對接,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和諧并舉,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地助推新型城鎮化建設,為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