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盒般的排屋整齊劃一,小院花墻綠藤纏繞,入口處還有一片嬉皮憤青的簡易棚屋。如果不是家家戶戶屋頂上的太陽能電池板,走過路過,你很難相信這里居然就是德國最“綠”的小鎮———弗萊堡的瓦邦社區。
居民僅5000人的瓦邦社區是歐洲為數不多的自行車數量超過汽車的小區和唯一一個家庭用電量和發電量實現平衡的小區。獨具匠心的節能設計和超前的環保理念,使這里成為歐洲低碳經濟的人居典范。
居民“賣電”給政府
站在弗萊堡南面的丘陵坡地上,放眼望去,片片深藍色的太陽能電池板成了瓦邦社區最顯眼的標志。在這里,幾乎所有的公共建筑,包括辦公樓、超市、停車場屋頂上都安裝了大片的太陽能板,居民住宅屋頂上,也大多裝有太陽能板,他們形象地稱之為“向日葵屋”或“太陽船屋”。
然而,居民屋頂上的太陽能電池板并不是給自己家用的,而是“返還”到城市供電系統,并獲取收益。每年靠屋頂上的太陽能電池板,每戶居民“賣電”就能掙到6000歐元。安裝一套電池板及輸電設備,代價不菲,約需54萬歐元。但市政府承諾,1年6000歐元用于購買居民的發電,20年不變。瓦邦小區的用電和暖氣靠的是附近一座小型熱電站,熱電站燒的不是煤,而是碎木屑,以減少碳排放。
70%的居民沒有私家車
走進瓦邦,小區道路上,30公里的限速標志隨處可見,而人為設置的柱樁和斷頭路明白無誤地告訴你,這里不歡迎汽車。
事實上,在瓦邦,70%的居民沒有私家車,出行主要靠自行車和有軌電車。在小區邊上有一座7層太陽能停車場,這里是小區最主要的停車場,但停車費居然高達17500歐元一年。因此,一半以上的小區居民都加入了拼車俱樂部,每年會費600歐元。碰到搬運大件物品或出遠門時,他們就打的或去租車。
節能房屋省九成電
在歐洲,一般居民家里用電量大約為每平方米一年220度電,而弗萊堡市居民建筑的平均用電量每年僅為每平方米50度電。從1992年開始,弗萊堡市就規定,所有的新建住宅節能標準要比德國政府規定的標準低30%。而在瓦邦,有100多套超級節能住宅,每年用電量居然只有每平方米15度。 如何省電?小區居民介紹說,首先住宅的墻壁內有30厘米的泡沫夾層,起著隔音、隔熱和保暖的功能,窗戶是密封嚴實的三層玻璃窗,最重要的是通風設計,墻板內有一條煙道直通屋頂,室內外空氣通過煙道流通,保持室內冬暖夏涼。
雖然這種節能房屋的造價要比普通住宅貴10%,但節能效益也超過90%。
“一張白紙”建成瓦邦
從1992年到2007年,盡管人口增長了10%,但弗萊堡市的碳排放量卻下降了14%,預計到2030年,碳排放量將下降40%,遠遠超過歐盟領導人去年12月確定的20%的下降目標。
瓦邦生態小區的形成,有其獨特的歷史原因。這里曾是德國納粹的軍營,二戰結束以后,被法國軍隊接管,直到1992年才還給弗萊堡市。上個世紀70年代,德國政府打算在弗萊堡外30公里處建一座核電站,但遭到強烈反對,弗萊堡市民掀起了大規模的反核抗議示威,環保生態的理念開始深入人心。
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這里一度是無政府主義者和嬉皮士的樂園,破敗不堪。弗萊堡市決定收回部分土地和住宅,在“一張白紙”上,以全新的環保理念重新規劃,并從市財政預算中撥出專款,對舊營房的節能改造及居民的環保措施提供財政補貼,僅2008年就達50萬歐元。
教育和旅游業是弗萊堡市的支柱產業,這里沒有重污染的工業。而在瓦邦,社會層次更為單一,小區的居民主要是弗萊堡大學的教師和員工,屬于收入穩定的知識中產階層,因而在環保生活理念上比較一致,許多環保措施,并沒有法律強制執行,主要靠小區居民的自覺維持。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