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發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陳昌智的署名文章《為發展低碳經濟提幾條建議》,言之切切,意之深深,充分展現了他個人以及民建中央對于制定科學發展規劃,創新體制發展低碳經濟,保護生態環境,遏制全球變暖趨勢的急切關注。
在《為發展低碳經濟提幾條建議》一文中,陳昌智提出的建議切中肯綮。首先,他建議制定新能源產業振興發展規劃和區域規劃,要結合自身特色突出生態經濟。其次,科技創新始終站在國際技術前沿,研究跟蹤國際新趨勢,組織實施重大科技研發與示范項目,力爭在關鍵技術和關鍵工藝上有重大突破;加快建立產學研長效合作機制,縮短技術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時間,再次,他還認為必須建立符合低碳和生態經濟發展需求的市場體系,完善供求、競爭、價格、風險等市場機制;加快實施產業化工程,積極培育大型骨干企業,實施規?;_發利用,確保資源在產業中得到最有效配置。另外,還需要在創新體制機制和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上下大力氣。
這些認識都是民建中央近年來通過一系列對于低碳經濟發展的研究、調查得出的真知灼見。今年年初,民建中央早早地將今年的重點調研課題確定為“加快節能減排,促進可持續發展”,著力關注環保、低碳經濟的發展狀況,總結地方經驗。今年4月和5月,陳昌智主席率民建中央考察團,分別赴江蘇、湖南等地考察調研。全國政協副主席、民建中央第一副主席張榕明今年9月出席“關注氣候變化:挑戰、機遇與行動”論壇時曾表示,應對氣候變化一是要以當前節能減排為抓手,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加強薄弱領域基礎建設,健全應對氣候變化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強化應對氣候變化綜合能力建設。制定應對氣候變化的科技發展戰略與規劃,同時推動形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增強全社會參與的意識和能力。今年全國兩會前,重點專題——“加快節能減排,促進可持續發展”甫一定調,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建中央常務副主席馬培華就前往環境保護部調研座談,詳細了解了當前我國節能減排工作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環境保護部節能減排工作重點、節能減排工作面臨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等情況。
民建中央認為,我國應進一步建立完善發展低碳與生態經濟的領導和協調機制以及考核機制。要把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把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和適應氣候變化目標作為各級政府制定中長期發展戰略和規劃的重要依據,在條件成熟的地方可以先探索試行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
2009年,從年初到年底,從東部到西部,研究、呼吁低碳經濟的熱潮在各級民建組織中形成。在年初浙江省政協十屆二次會議上,民建浙江省委副主委黃小杭呼吁把“低碳經濟”寫入該省《政府工作報告》,在全國率先發展“低碳經濟”,在金融危機形勢下更好地開展節能減排工作,推動轉型升級和生態文明。臨近年終的11月,由民建陜西省委和陜西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主辦的“陜西低碳經濟發展研討會”召開,陜西省政協副主席、民建陜西省委主委李冬玉在會上強調研究低碳經濟發展的意義,表達了對低碳經濟的關注及希望與研究機構進行深入合作,研究減少碳排放的措施對策的強烈意愿。
民建中央同樣關注著正在進行的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正如陳昌智在署名文章中表述的那樣,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世界各國應堅持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為主渠道,在“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指導下攜手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發達國家應兌現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轉讓的承諾,更加廣泛地開展國際合作,探索可持續發展框架下適合各國國情的低碳發展道路。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