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保企業今年紛紛與國資開啟“聯姻”模式。截至今年4月30日,包括啟迪桑德、碧水源、北控水務等環保龍頭企業均引入了國資背景的企業脫困。其中,川投集團入股碧水源,三峽集團入股北控水務,雄安集團則入股了啟迪...
-
01 環保企業主流經營運作模式環保企業主要以EPC、BT、BOT、BOO、TOT、PPP等多種模式承接環保項目,相對來說,EPC、BOT、PPP為主流模式。02 EPC、BOT、PPP模式的會計處理方...
-
2016年,德陽市制定《德陽市工業園區(工業集聚區)工業廢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今年是收官之年,記者近日從德陽市經信局獲悉,德陽市13座工業廢水處理設施已建成9座,占比69.2%,園區承載力得...
-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催生了環保產業的勃興。近十年來,我國節能環保產業一直保持10%以上的增長率。“十三五”期間,環保產業總投資有望超過17萬億元,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也越...
-
近幾日,河南省環保產業主板上市公司、新三板掛牌公司陸續發布2018年度業績報告,中原環保、山水環境、水木環保、新封生態、富銘環保等多家企業的銷售收入、凈利潤與2017年相比均實現大幅增長。其中,水木環...
-
人為活動產生的污染物進入土壤并積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質量惡化,并進而造成農作物中某些指標超過國家標準的現象,稱為土壤污染。土壤污染在很大程度上將改變土壤性質,引起土壤板結、酸堿度平衡失調,破壞土壤的...
-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升,生活垃圾也快速增多。當前處置生活垃圾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利用焚燒技術。在進行焚燒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飛灰,這些飛灰中富含的重金屬、可溶鹽等有機污染物,若不妥善處理,還會...
-
4月14日,在“2019中國環境技術大會高峰論壇”上,生態環境部環境保護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黨委書記、副主任周國梅表示,“一帶一路”綠色商機方面的重大舉措之一就是建立綠色發展的國際聯盟,目前已有100多...
-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全面提升,在這一發展趨勢下人們對自身居住條件提出了更高要求,據此做好城市環衛設施管理成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對城市發展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本文將對如何加...
-
摘要:近些年來,隨著我們國家的生產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國的城市化水平也有了大幅提高,因此,城市的人口數量逐年增多。因此,生產廢料不斷增加,增加城市的環衛設施建設變得越來越重要,不僅對環衛的基礎設施建設...
-
近日,刊發了《萊西市龍海公園:800米環形渠變成了臭水溝》一文。萊西市對此高度重視,立即對該問題進行調查落實。2018年9月,萊西市經濟開發區在環保巡查中發現,南龍灣村及周邊幾個村的生活污水匯聚到龍海...
-
滲濾液處理是針對垃圾滲濾液水質的不同特點,為客戶提供垃圾滲濾液的系統性綜合解決方案,包含工程設計與施工、設備集成與安裝調試、運營維護與技術咨詢服務。垃圾滲濾液處理行業上游主要為設備材料供應商,主要包括...
-
上周,懸在光伏業界人士心頭的石頭終于落地,《關于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無補貼平價上網項目建設的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關于征求對2019年風電、光伏發電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一...
-
鄉鎮生活污水治理是美麗鄉村建設的起點,也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抓手。近年來,荊州市加大水環境治理、特別是鄉鎮生活污水治理上的投入,確保如期完成鄉鎮生活污水治理任務,推動全市水環境質量再優化,努力為長...
-
1.輔助服務市場助力風電消納,棄電率好轉邏輯獲得驗證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化成效在東北得到驗證,2019年風電投資檢測預警,吉林由紅轉綠,黑龍江由橙轉綠。我們在本系列報告前三篇已經基于對輔助服務市場化的分析...
-
2019年3月16日,生態環境部公布《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自動監測數據用于環境管理的規定(試行)》(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定》),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這是對2017年原環境保護部依法規要求全國所有垃圾焚燒...
-
摘要:當前,國內已有大批電池企業聯合車企開展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循環利用項目,隨著未來退役動力電池量的增多,鋰電池回收利用的經濟效益日益凸顯,成為新的經濟藍海。從廢舊電池中回收鈷鋰鎳等原材料對于降低鋰電池...
-
4月4日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中國農機工業協會風力機械分會、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聯合發布《2018年中國風電吊裝容量統計簡報》(以下稱“簡報”)。簡報顯示,2018年,全國新增風電吊裝容量止...
-
劉漢元代表“兩會”期間以人大建議形式積極關注社會熱點話題本次兩會期間,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先生恪盡代表職守、認真履行職責,積極建言獻策,參與國是,反映社情民意,并...
-
2017年4月以來,我國開展了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匯集國內2000多名環境科學、大氣科學、氣象科學以及行業治理等方面的優秀科學家和一線科研工作者,建成了天地空綜合立體觀測網,通過外場觀測、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