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變得難于預測,經營者面臨重重考驗,如何應對?
對未來的預測不是它自身就可以進行的。人類一開始并不具備預見性。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能把500坪的倉庫變成800坪的人是成功者,能夠盡早借鑒別人成功經驗的人也取得了勝利。預測事態會向著好的方向發展的話,事情一般都會進展得比較順利,這樣做且偶爾取得成功的人,就是被我們稱為有預見性的人。
我們必須要具備的不是預見性,而是歷史觀。
早在20多年以前,我曾經聽過日本知名企業家,離子株式會社名譽會長岡田卓也的演講。岡田卓也會長說:“日本的零售業被描繪成一幅欣欣向榮的景象,而美國零售業的歷史卻是合并、停業、破產。只有日本對未來描繪出了一幅欣欣向榮的景象是非常奇怪的。”
那時,因為大榮株式會社和西友株式會社正在快速發展,我就覺得岡田卓也會長說得沒有道理。但是結果確實像他當時說的那樣,我這才有所領悟。岡田卓也會長學過美國的歷史,當時感覺他特別偉大,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弱勢群體的優勢
——能使一家普通的百元商店,成功地發展成擁有3000億日元資產的企業的人,經常被認為是沒有預見性嗎?
我的前半生經歷了很多:幫忙打理妻子娘家的養殖業,但事業停滯不前而連夜出走;大創產業成立以后,因為發生火災,所有商品都付之一炬;因為公司面臨倒閉,我甚至也產生過一死了之的念頭。
所以呢,我們應該牢記一句很有哲理的話:“世間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事情進展得很順利、完成得很圓滿,這是非常難得的。
我相信弱勢群體也有其優勢存在的,因為即使不足之處也是可以轉化為優點的。
當人類沒有毛皮的時候,大家就必須挖洞來度過寒冷的冬天;因為沒有鋒利的牙齒和爪子,就必須隨身攜帶棍棒和石頭,以確保自己的人身安全。因此,社會就發展了。可見不足之處也可以帶來正面的影響。日本戰后的重建能取得顯著成效,也是因為他們深刻領會到了要從一片廢墟中站起來的艱難。
21世紀被我們認為是一個衰退了的世紀。市場明明變得不景氣了,可很多人還是固執地認為,整個環境還是跟以前一樣可觀,不愿意接受現實。要是很容易地就忘記過去,不吸取經驗教訓,事態就會朝著不好的方向發展。這就是事事順利中所蘊含的辛酸和悲哀。
——作為經營者,應該怎樣度過形勢嚴峻的時期呢?
努力和耐力是人類所擁有的巨大武器。作為經營者也應該適當克制自己的欲望,謹慎做事。
我的車是用了9年之久的豐田轎車,一直沒有雇個司機。公司的辦公樓也是用粗糙的石板建造的。但我為此感到十分驕傲。因為公司沒有會客廳,所以不管什么大人物來訪,都在員工平時開會用的小房間里談生意。那個時候的桌子比現在還要單薄、還要廉價。
記得有一次,岡田卓也會長和伊藤洋加堂株式會社的鈴木敏文會長來訪,我說:“會長,真是不好意思,敝公司因為沒有會客廳,所以……”聽后,兩位會長笑著說:“沒關系、沒關系,以前我們公司也沒有會客廳。”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