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8日,被視為上海世博會象征的中國館竣工,“九洲清晏”景觀得以重現中國。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東方之冠的竣工不知道牽住多少的心,這個巧奪天工的藝術品是怎么建成的,建筑材料是什么,肯定是建筑五金業內人士關注的。
中國館的設計引入了最先進的科技成果,使它符合環保節能的理念。四根立柱下面的大廳是東西南北皆可通風的空間,在四季分明的上海,無論展會期間各種氣候如約而至,讓觀眾都能感到有一股股與人體相宜的氣流在撫摸自己的肌膚。外墻材料為無放射、無污染的綠色產品,比如所有的門窗都采用LOW-E玻璃,不僅反射熱量,降低能耗,還可能會噴涂一種涂料,將陽光轉化為電能并儲存起來,為建筑外墻照明提供能量。地區館平臺上厚達1.5米的覆土層,可為展館節省10%以上的能耗。
國家館頂上的觀景臺也可能引進最先進的太陽能薄膜,儲藏陽光并轉化為電能。頂層還有雨水收集系統,雨水凈化用于沖洗衛生間和車輛。主體建筑的挑出層,構成了自遮陽體型,已經為下層空間遮陰節能了。所有管線甚至地鐵通風口都被巧妙地隱藏在建筑體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