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缺陷:充電麻煩
配套設施不完善
政府的支持給新能源車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和保障,然而新能源車的發展仍然面臨問題。
業內專家指出,新能源汽車是我國汽車業發展的主要方向,但現在但在標準制定、個人補貼政策推進上,前期速度遠不及國外。雖然中國也已經有很多車企都在新能源汽車方面下足功夫,但是新能源汽車市場因價格較高及配套設施的建設不到位,一直難打開局面。
昨日,《證券日報》記者聯系到新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總經理蘇輝,作為市場派的代表人物,蘇輝表示:“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實際上在技術上已經沒有什么問題,但是在便捷性和服務網絡上,新能源車還沒有打開局面。”
據比亞迪給本報提供的數據,F3DM雙模電動車在專業的充電站上快充10分鐘可充滿50%,在家用電源上慢充,需要9個小時可以充滿。鐵電池的循環壽命超過2000次,就是說能滿足電動車行駛60萬公里,使用10年。
對此,蘇輝表示,目前市場上混合動力公交車的發展比乘用車和商用車要好一些,因為公交車有統一的充電設備和專門的維護人員,要推廣起來較為容易,但是個人買車需要個人充電,不像加油站到處都有,加油方便。很多家庭沒有車庫直接充電不方便,即使電池能夠帶回家充,很多消費者也嫌麻煩。
蘇輝建議:“在服務網絡上,可以建立一些像水站一樣的機構,這樣消費者可以定期去更換電池或者提供充電服務,這樣更為方便就更利于新能源車的推廣。”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