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外快餐店在這里人頭攢動的熱鬧景象在恰當的時間給了他不小的啟發(fā)。商業(yè)人士的腦袋總一直在不停的轉動:“臺灣肯德基的價格換算成人民幣,為什么是臺灣的比較便宜,內地的反而貴!”
陳世麟當時就意識到,可能不光臺灣企業(yè)要思考到這個問題,國際大企業(yè)其實碰到的是同樣一個問題。“它必須要符合這個市場,減少一些毛利,但是大陸市場是足夠大的,即使是粗放耕作,量也要比臺灣大很多。”
而且,“深圳這里有個局,對整個中國的幫助都非常大……”
2000年10月份下旬,有個叫周莉的小姑娘到北京去接受一家臺資公司的面試。之前周小姐已在一家旅游雜志社有了三年的從業(yè)經驗,但是幾句話談下來,她仍然不由得對眼前的這個人感到相當地欽佩。這個老板“問的問題非常的細”,而且對其以前所從事的工作“在一些細節(jié)上居然比我了解的還清晰。”
這年的11月1日,周莉成為人因科技在大陸的第四名員工,從此逐步適應了這位老板不分晝夜的拼命作風。現在她是人因科技的企劃部主任,當年面試他的那個老板,就是陳世麟。
“我其實在1992年已經踏入北京。1995年,在臺灣成立公司之前,來大陸摸了幾個月底,當時感覺還不到時機。”陳世麟對內地并不陌生。
1999年下半年,經過幾年努力,人因在臺灣的根基已經打好。陳世麟開始重新思考進不進中國這個問題。
其時人因科技的產品線已經涵蓋了視保屏、手寫筆、鼠標墊、鼠標、鍵盤、數碼錄音筆等產品。一些外設產品的利潤本就不太高,陳也一直在考慮,“臺灣產品到內地,價位比較高,能不能賣的動?如果買的起的人很少,那減少毛利,到底有沒有量?公司的利潤率夠不夠?”
考慮來考慮去,很長沒有一個結果。最終的下定決心,卻始于陳世麟去肯德基的一次頓悟。
這個國外快餐店在這里人頭攢動的熱鬧景象在恰當的時間給了他不小的啟發(fā)。商業(yè)人士的腦袋總一直在不停的轉動:“臺灣肯德基的價格換算成人民幣,為什么是臺灣的比較便宜,內地的反而貴!”
陳世麟當時就意識到,可能不光臺灣企業(yè)要思考到這個問題,國際大企業(yè)其實碰到的是同樣一個問題。“它必須要符合這個市場,減少一些毛利,但是大陸市場是足夠大的,即使是粗放耕作,量也要比臺灣大很多。”
又經過了一番考察,他覺得時機應該成熟了。2000年上半年,他放了第一個人在北京。8月份公司正式注冊招人,接著陸續(xù)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布局。
當然,想在新市場里分杯菐果然也不是那么容易。因為早期定位不夠精確,在渠道上,人因也走過一些彎路。同時陳世麟很快就體會到了內地市場里“很有創(chuàng)意的營銷”。
“大陸的行銷不那么規(guī)范,講交情、靠關系的現象比較多。整個市場蠻亂的,各有各的局。”
非常離譜的造假問題也讓陳世麟“蠻痛恨的”。甚至造假者不少還留了人因科技的客服電話,消費者“買了假貨,打過來電話抱怨的也很多”。
陳世麟笑稱,跟國外朋友聊天,大家都說這是野蠻人的地方,侵犯知識產權的現象很嚴重,“跟過去的臺灣很像”。
“大陸一直在發(fā)展。若是以硬件而言,你會發(fā)現它是世界一流的了。上海建設的比哪個國際都市差嗎?但是軟件沒有提上去。應該執(zhí)法跟教育雙管齊下。”
當然所謂“創(chuàng)意”和假冒,一定不是大陸這些年飛速發(fā)展的真正原因。陳世麟對深圳優(yōu)勢把握的也很有高度。
“深圳這里有個局,對整個中國的幫助都非常大,就是產業(yè)分工很細,已經形成了一個產業(yè)鏈。”這個局對打算切入MP3領域的人因之類的企業(yè),起到了莫大的作用。這是他們在MP3領域“能自己做了”的一個重要的外在支撐。
現階段在深圳做一個MP3,“模具方面有模具廠,非常專業(yè),很多模具準備好了,你挑一個;芯片有芯片的公司,矩力就在珠海;方案公司這么多,不用動手,你告訴他要什么,什么時候給你……你要什么都有啊,他們會自動的找上門來。你只要把后面的生產和銷售做好就可以了。”
這個局終于造就了大陸MP3產業(yè)的繁榮和迅猛的發(fā)展,也讓人因搭上了順風車。現在公司旺季時的出貨量達到了300K左右。
“MP3在中國崛起得非常快,也很快的打敗了韓國,重點就在這里。否則從模具到開發(fā),你都要做,它的門檻是相當高的。”
調整期·漁翁的眼光
莊園已經夠大了,下一步必須要考慮精耕細作。團隊、灌溉、播種、除草、殺蟲……這些系統都要布建和完善起來。這些工作做好以后,整個農場的發(fā)展會走上一個快速的軌道。
攤子已經夠大的人因科技,現在開始步入了調整期,不再單純追求一時的發(fā)展速度。
“公司的經營者就像開車一樣,大部分的經營者看到時機以后,都很會用油門,就一直踩著油門往前跑跑跑……。在路很順的時候可能沒錯,但是在路很崎嶇的時候,還一直踩油門,這個車子可能就會翻掉……”
最近幾年,人因科技的增長不算慢。2003年銷售額2.2億新臺幣,2004年翻了三番,達到6.6億,2005年又翻了兩番多,達到14億。時光步入了2006年,陳世麟開始控制節(jié)奏。
“一個經營者他應該是會踩油門,也會踩剎車,還要會轉方向盤。開車的這個人,跟這個環(huán)境和團隊,必須要一起思考。到最后,我覺得一個公司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團隊。
假設一個團隊里的人,互相都不認同,或者說相對的,在公司運作的過程中,常常在換人,這個公司的主事者他就不能很快的往前走,人不穩(wěn)定,他就要不停的往后看,不停的防守,去補救,發(fā)展就會受限。我覺得這是一個公司值得思考的地方吧。”
依據于深圳地區(qū)數碼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優(yōu)勢,人因科技“出貨量一直在成長”,這個一直以外包為主的公司甚至受到了產能的困擾。這個世界有夢想的人很多,“六塊錢的加工費”對一些加工廠保持不了長久的吸引力,加上品質檢測非常嚴格,有些合作伙伴們選擇了單飛。身為同類氣質的人,陳世麟深表理解。應時而變,公司這兩年也開始進行調整。
今年8月底9月初的時候,人因科技也開始在鳳凰崗布建自己的MP3工廠。“并不打算把全部產能承接了,只占總產能的三成。我們主要通過自己的廠,樹立一個模范工廠的樣板。”
通路的布局上,也是以調整為主。“高速路鋪建好,后面就很通暢。公司現在不是看營業(yè)額,是看體制。”
在品牌的提升上,從2005年開始,人因聘請楊丞琳擔任了代言人,前段時間還大手筆的贊助了楊的新電影和電視劇,力求品牌影響能有新的提升。
不過最能顯現出陳的眼光和經驗的,是產品的布局和進退。
“以產品生命周期來看:第一階段,是開發(fā)者的天下,技術擁有者掌握著主動權;第二階段,有技術,又懂生產的比較順;第三階段是市場的天下,尤其是當供給量很大的時候,銷售見長的公司最容易切入。”
所以,在人因科技的產品規(guī)劃中,“DV方面看了四年多了”,還停留在規(guī)劃階段;“數碼相機也看了兩年”,仍然在觀望中;“PMP這一波殺完,戰(zhàn)局重整”,才會考慮切入。
而在業(yè)界普遍被寄寓厚望的GPS領域,在參觀完美國的CES大展后,陳世麟發(fā)覺局勢不對,來了一個急剎車。“從以前的兩三家,現在變成了十來家,這個行業(yè)已經變成了競爭市場。”
在鶴蚌相爭的傳說中,誰敢說那個聰明的漁夫不是早就在暗中伺候了?除了羨慕運氣,我們似乎更應該欽佩其眼光和耐心。
“會先殺掉一波,重整一波。”陳世麟盤算等別人打得昏天暗地的時候,能以漁翁的姿態(tài)從容挺進市場。
這個時候,他瞇著眼睛,臉上泛著紅光。
關于陳世麟
陳世麟,臺灣省臺北人,1985年畢業(yè)于東海大學企管專業(yè),現任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1995年,陳世麟以半年工資換取部分股金,于臺北創(chuàng)立人因科技,注冊資本500萬新臺幣。如今人因集團的年銷售額已經達15億新臺幣。
關于人因
人因科技于1995年于臺北正式成立,其自行研發(fā)的“點將筆中文手寫系統”在港澳臺、東南亞等地區(qū)早已是家喻戶曉,人所周知,在內陸五年多以來,以其一貫的堅持品質與市場的精耕細作,也取得不容忽視的成績。
1996年推出的“愛目之鏡”享譽國內外,并一舉成為臺灣護目鏡行業(yè)第一大品牌,連續(xù)五年穩(wěn)坐冠亞軍寶座。2001年一經在中國大陸上市,不斷獲得消費的青睞及諸多專業(yè)IT媒體的一致推薦!現在,在神州大地,愛目之鏡早已是奠定了電腦保護鏡龍頭老大的地位。此外,人因科技也努力開拓研發(fā)其他周邊設備市場,2000年正式推出“神鷹精準滑鼠”、“百變柔腕護腕滑鼠墊”等系列產品,深獲消費者青睞與喜愛。
2003年年底,人因又在國內全面推出數碼產品!以專業(yè)度和時尚質感贏得消費者喜睞及專業(yè)雜志的一致推薦。截止目前MP3月銷量已經突破120000臺以上,產品遠銷40多個國家,銷售量已超越國內部份專業(yè)廠商,當之無虧的成為目前世界最大的Chip Set (方案)供貨商A+級客戶!人因科技技術實力過硬,全系列MP3產品皆可達1 GB的能力,并擁有國際化的MP3產品設計團隊。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