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碳關稅:可能會成為一個貿易保護主義行為
《21世紀》:你對坎昆會議有什么期待值?
羅特根:總的來說,我們會期待一個國際上、法律上的約束。雖然目前我們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們會從劑量,檢驗這些方面開始討論,我相信大家可以達成一個共識。
氣候談判不能再次失敗,必須成功。這不僅僅是我們自己的利益,不僅僅是做好事,還要考慮對我們未來的年輕一代的責任。這不僅僅是對今天發展的需要,還是明天發展的前提,是技術、商業發展的前提。長期的持續的發展,必須發展低碳的社會,這對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一樣的。
《21世紀》:下一步氣候談判中,你預計中國和德國會有哪方面的合作?
羅特根:德國邀請了45個國家來參加波恩國際會議,代表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觀點,中國也在邀請之列并接受了我的邀請。在這次會議中,德國和中國將認真討論一系列合作項目,尤其是技術方面的合作。
《21世紀》:德國在碳交易市場上的情況怎么樣,特別是碳價格。因為法國政府已經推遲了他們對碳關稅的發布。
羅特根:德國不贊成碳方面的新稅,因為我們需要自由的國際貿易,而新的稅法可能會成為一個貿易保護主義行為,我們的立場是實施可再生能源法,來刺激和推動新技術和科學研究。我們需要的是類似于智能電網這樣的技術來推動碳減排,即我們主張用技術的方式來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和使用,而不是利用碳關稅來推動。
節能技術
將引發第二次產業革命
《21世紀》:我們知道目前德國在節能減排的技術和生產方面一直占據領先的地位,僅僅是太陽能一項就曾經創造了很多就業機會。那么在你新任部長這個職務之際,會有什么新的措施去推進節能減排嗎?
羅特根:我國目前正在討論德國未來40年的能源行業發展問題,因為今天做出決定會影響到未來的40年。比如太陽能等新能源的發展,將會持續未來的30-40年。目前最大的機遇是把化石能源轉型為非化石能源,比如在10-20年內淘汰煤炭發電。
德國承諾到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減低80%-95%。這就意味著,如果仍保持我國工業優勢,就必須改變我們的能源供應結構。為此,我們的選擇是,在未來的20-30年之間,發展可再生能源,作為我們主要的能源。發展可再生能源技術,包括發展太陽能、離岸的風力發電。
同時我們還要開發新的技術,運用這些技術去節約能源。同時,這些技術會在世界上非常有市場。因為人們對自然能源需求會出現匱乏,這就刺激和提高了人們對可再生能源和節能技術的需求。在未來的40-50年間,地球上將會有90億人口,那么就會帶來更大的能源需求,這將是第二次產業革命,能夠提供這些包含最高智慧的技術的國家,將會獲得最大的絕對的發展優勢。
可以預見,中國和德國將在這個產業革命中遙遙領先。同時,如果我們兩國家真面臨這樣的競爭,德國將全力爭做第一名。
《21世紀》:德國將采取什么樣的激勵機制,來實現80%-95%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
羅特根:這可以通過德國的《可再生能源法》得到體現。推動該法,意味著給能源用戶一個固定的低價格,來鼓勵他們使用可再生的能源而不是化石能源。
這就是說,只要消費者同意選擇可再生能源發電,那么在未來的20年,他們都會支付一個相對低廉的固定電價。也就是說,使用傳統能源的用戶有可能會支付比可再生能源的用戶更高的價格。通過這種方式,德國使用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已經從10年前的2%-3%增加到2009年16%了。
我們十分自信,這數字會在2020年達到30%。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