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筆交易,和普通物品交易不同,并非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而是先使用指標,后談價格。
目前國內最大規模的一筆二氧化硫排污交易,已經在太原悄然完成。該交易涉及二氧化硫排放量1.4萬多噸,交易金額近9000萬元,最高交易單價為6315元/噸。
這筆交易于2009年12月31日,由國網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和山西國際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山西京玉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同煤國電王坪發電有限責任公司三家發電企業在太原簽訂。
追溯此交易的談判過程,并不順利,曾一度停滯,在山西環保廳的協調下,最終談妥。不過,目前,賣家遭遇了稅費難題,尚未收回近9000萬的價款。
而與此同時在進行的是,“山西省政府正在向財政部和環保部申請排污交易中心國家試點,該中心年內有望問世”,山西省環保廳副巡視員劉西丹向本報記者透露,“這意味著山西省二氧化硫排污權交易已經進入倒計時。”
先用指標,后談價格
這筆交易的買方和買方都在朔州。
賣方為國網能源開發有限公司下屬的神頭第二發電廠(以下簡稱神二);買方為山西國際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下屬的山西平朔煤矸石發電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平朔)、山西京玉發電有限責任公司下屬的右玉發電廠(以下簡稱右玉)和同煤國電王坪發電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王坪)。
平朔從開始接觸到最終簽下來,經歷了近5年的時間。“我們是最早與神二接觸的買家。我們在2005年向他們表達了購買意愿。”平朔總經理張培華對本報說。
在接觸之后,“平朔與我們簽訂了一個初步的購買意向協議。”神二環保信息部主任助理武新斌說。另外兩個買家從2007年簽訂購買意向到最終簽約也經歷了2年多時間。
但他們仍然是幸運的。
和常見的此類交易相比,他們并沒有遭遇“賣家惜賣”的難題。據悉,此類交易目前賣家稀少,還是賣方市場。大部分電力企業即便自己有富余指標也“惜賣”,以備將來擴建、新建項目使用。
但此次交易的賣方卻很大方,因為它的身份有些特殊。神二電廠是國家電網調頻調峰電廠。
“我們廠在2003年獲得了27000多噸總量排放指標,在2006年開始改造脫硫設施,實施脫硫之后,節約下來約2萬噸二氧化硫排放指標,我們拿出了其中的14000多噸進行交易。”武新斌說。
神二副廠長劉進海說,神二在未來的幾年上新機組可能性比較小,即便上新機組,他們脫硫節約下來的富余指標依然夠用,于是他們就產生了將其拿來交易的想法,實現其經濟價值。
因此,三個買家有了需求之后,很快就找到了神二,并簽訂了購買意向協議。他們的共同點在于,都不屬于五大電力集團公司,要上新的項目,無法通過內部削減的指標來作為總量控制指標使用,只能購買其他企業削減來的指標,以備環保部在項目立項時審查。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