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化養殖業新出路:畜禽糞便既能發電又能產氣
如今,農村家家戶戶養雞養豬的傳統養殖業,已經被規模化的養殖場所取代。每天大量的畜禽糞便,是讓養殖者最頭痛的一件事。目前全國有7000多家大中型畜禽養殖場,糞污的處理率不足 10%。如何消化掉這些糞便?北京德青源公司在這方面進行了有效探索。
北京延慶縣的德青源健康養殖生態園每天產生的雞糞有200多噸,能堆成一座小山。2009年,國內第一個蛋雞場沼氣發電并網項目德青源2MW大型熱電肥聯產沼氣發電工程并網發電,每年為北京提供1400萬度綠色電能。這也是迄今為止國內最大的養殖場沼氣工程。去年,這家公司又和當地政府合作,利用建成的大型沼氣工程產生的沼液,再加入農作物秸稈作為原料進行發酵產出沼氣。
有了氣還得能送到農戶家。由于延慶多山,農戶分散,要是給家家戶戶都通燃氣管道,總長將近200公里、建設周期長達數年,造價也將高達數十億元,當地肯定無法承受。怎么辦?
德青源想出了一招。他們把沼氣純化壓縮后制成高純度燃氣,用壓縮氣槽車把這種高純度燃氣送到周邊39個村莊的沼氣儲罐中,再用村級管線輸送到農戶家中。工程總投資才1億多元,一年就見到了效果。這個項目現在每天能生產沼氣12600立方米,可制成純度為98%的甲烷氣7560立方米,為500多戶村民提供生活用燃料。
農業部科教司能源生態處處長李少華說,這種“中心氣站+分散用氣”的模式,是大中型沼氣工程建設的新探索,不僅解決了區域內有機廢棄物的污染問題,提高了投資效益,而且還能生產加工沼渣固態有機肥、液態有機肥,有利于推動有機生態農業和循環經濟發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