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搬了6次辦公室
2005年3月,我們正式注冊了廣州動景公司。應該說,創業的過程是令人興奮的,但同時,創業的環境也是非常艱辛的。
我記得,在最初的一年多時間里,我們并沒有固定的辦公場地,完全是依靠借用朋友的地方來辦公,所以經常需要從一個地方搬到另外一個地方。我們常常是在夜里扛著機器,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辦公室,當時的情景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從創業到現在,我們廣州的辦公場地已經搬遷了6次。這張插圖就是照著當時的創業環境畫的。
那些在“云端”運算的服務器,都是我和小鵬在電腦城攢的PC機,連測試手機也是在廣州的二手市場淘回來的。我和小鵬3年都沒拿工資,生活過的非常節儉。而支撐著我們的,是用戶對UCWEB的贊許,和不斷上漲的用戶數量。
我們要活下去
從2005年到2006年,2年的時間,我們一直在改進瀏覽器技術,產品的功能和質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團隊也增長到了10多人。
但是由于資金的制約,我們一直不敢作更大的人員擴張,也沒有錢去買新的服務器和終端設備,公司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壓力。
為了讓公司能活下去,我們決定執行“以戰養戰”的策略,向企業客戶提供移動瀏覽的技術服務,用項目收入來養公司。
2006年的春天,我們在中國移動集團和中國移動研究院進行了長達5個月的反復技術測試,終于打敗了包括IBM在內的所有對手,奪得了中國移動全國手機辦公系統的項目。用我們的技術,幫助中國移動公司實現了手機辦公的目標。從項目里面,公司掙到了一些錢,這些錢很快就統統都拿去買服務器了。因為我們的用戶增長實在是太快了。
想要融資不容易
為了徹底地解決資金上的問題,我們開始主動去尋找風險投資。花了大半年的時間,跟很多家VC都作了交流,但是最終都沒有能達成投資協議。那個時候,我和小鵬才發現,融資啊,真的不像網上說的那么容易。技術本身并不是唯一的決定性因素,要得到VC的認可,還需要有清晰的商業策略和能力互補的經營團隊。
三、遇到有福之人
就是在尋找VC投資的過程中,我們認識了俞永福。
當時永福是以聯想投資副總裁的身份來我們公司考察,看到我和小鵬遞上來的名片,頭銜都是“副總經理”,他很困惑,想了一會才問:“那總經理是誰?”可能他當時懷疑我們背后還有一個老板,呵呵。
實際上,因為我和小鵬都是技術出身,我們認為公司要做大,將來一定需要引入更合適的管理人才,我們需要找一個CEO搭檔,因此,我們兩個都不是CEO;其次,這樣也方便對外的商務合作,遇到不好決定的事情,可以跟客戶講“需要回去和老大商量一下”
自從認識了永福,我們經常在一起交流,討論公司發展的方向。永福有非常全局的視野,一些在我們看來非常迷惑和為難的問題,他總是能夠找到問題的根源,理清解決問題的思路。這些建議對于我們的幫助非常大。
不過,我們跟永福的交流也是非常漫長的。在經過了半年多的溝通之后,我們最終獲得了聯想投資的初步投資意向。聯想投資的投資決策會議是2006年11月20日召開的,按聯想投資的流程,當時我和小鵬專門從廣州飛到了北京,在決策會議的前一個小時,我們與聯想投資決策委員會的全體成員,進行了最后的當面交流。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