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挑戰,喜歡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高德康總結成就時這樣說。
人的潛力一定是在最困難的時候才能發揮到極致
高德康是浙江蕭山人,1989年,師范學校畢業后,他被分配到一所農村小學做音樂教師。1992年,他下海做起了自己并不熟悉的燃具生意。
在當初的“康達”燃具店開張之前,從沒做過生意的高德康“策劃”了一次讓他至今得意的“廣告秀”:從新華書店買來一疊紅紙,自己動手寫了許多“要買優質煤氣灶,請到梅西八字橋”的廣告,然后騎著自行車沿大街小巷到處張貼,貼滿了周圍十多個鄉鎮。同時,又花了2.5元,在16個鄉鎮廣播站每天早晚反復播送這則廣告。
當時,靠廣告造勢的店家很少,高德康的店還沒開起來,遠近的人就都有了期待:一家大商店要開業了。“其實,店面只有12平方米,算上自己也才兩名店員。”他說。
前所未有的“廣告轟炸”,取得了出奇的效果,不僅廣告語成了很多人嘴里的順口溜,燃具店開張的第一天就收回了成本。
高德康知道,經營僅靠一句廣告詞顯然不夠。在別人可能只在一成不變地賣著產品的時候,他兼賣起了自己的聰明和創意,比如在爐頭上加個防風罩,把電子打火旋鈕改為脈沖式。最后又開始了對生產商的“指手畫腳”:今天改一下灶具,明天改個面板,后天又要改包裝箱。
遺憾的是,高德康的想法沒能引起生產商的共鳴。到后來,不僅生產商對這個“想法太多”的年輕人嫌煩,高德康自己也想改變這種有心無力的被動局面,變被動為主動。
1994年4月,高德康辦起了康達燃氣用具廠,在13間蓋油氈鋪稻草釘竹條的簡陋工棚里,開起了加工廠;1995年,高德康在老家靖江鎮花18萬元買了10畝垃圾場,到9月,蕭山市德意燃具制造有限公司成立。
自1998年起,德意在全國率先開發成功第一臺安全型嵌入式玻璃燃氣灶,改寫了國內燃氣灶行業的發展格局,德意取得國家專利52項。現在德意在市場上銷售的所有產品都是專利產品。
“只有在不斷的創新中尋找新的發展空間,才能推動企業獲得可持續發展”。時至今日,高德康仍把創新當成發展的根本。
要干事業就要給自己不斷制造壓力
“‘德意’既可以理解成‘道德’和‘意志’,也可以理解成目前世界廚具最先進的德國和意大利。”高德康毫不諱言自己的追求,“總有一天,德意會站在他們的前面。”
目前,德意員工的平均年齡是28歲,他坦言自己比較傾向于雇用年輕人,還特別喜歡應屆畢業生,因為他覺得年輕人有激情,有活力,也比較有可塑性。
高德康希望德意能成為中國廚具行業的領跑者。“要干事業,就要給自己不斷制造壓力”。
隨著大量高級專業人才的引進,德意在短時間內實現了質的提高。從1998年起,由于持續的科技創新,使廚具行業的幾乎每一次的重大創新舉動均起源于德意,也奠定了德意在業內的引領者地位。
人在商海,高德康仍然一副文人氣質。在企業管理上,高德康以人為本,提出“快樂工作、和諧團隊”的倡議。
2006年,德意拿出300萬元對全國的近2000名導購員進行拉網式培訓,一個不漏,并且讓這些員工統一集中在公司總部參加集訓。
“企業發展離不開員工,也應當尊重每一位員工。”高德康說,全力幫助這些員工提高自己,只有讓每位員工的個人追求融入到企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過程中,才能共同開創美好的事業和精彩的人生。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