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成本不斷降低
“廢水”可以全部回用
目前海水淡化所用的方法,主要有凍結法、電滲析法、蒸餾法和反滲透法。其中,反滲透法以其設備簡單、易于維護和設備模塊化等優點,逐步成為世界上應用最為廣泛的海水淡化方法。曹妃甸北控阿科凌5萬噸/日海水淡化項目,采用的也正是反滲透法。
反滲透法是一種膜分離淡化法,其原理是利用只允許溶劑透過、不允許溶質透過的半透膜,將海水與淡水分隔開,通過對海水一側施加大于海水滲透壓的外壓,使海水中的純水反滲透到淡水中,以增加淡水量。經過近年來的技術發展,反滲透法的工程造價和運行成本持續降低,以前生產1噸淡化海水需要耗電20度,現在只需要大約3.2度電,大大地降低了海水淡化的成本。
大規模的海水淡化過程,勢必會產生大量的濃海水。這種濃海水會不會對海洋環境及海洋生態造成不良影響呢?能不能進行有效利用并進入良性循環呢?
據曹妃甸工業區管委會副主任、發改局局長朱越杰介紹,在海水淡化過程中形成的濃海水,其實也是寶貴的資源,可以全部實現回用。
朱越杰介紹說,曹妃甸近郊的三友集團、南堡鹽場和大清河鹽場絕對是最好、最方便的濃海水“消化利用平臺”。部分濃海水通過管道送往三友集團直接用于化工生產,可以減少鹽化工的原鹽和淡水消耗,降低其生產成本。其余的濃海水輸送至南堡鹽場和大清河鹽場曬鹽,可有效地提高曬鹽效率,節約土地資源。目前,三友集團及南堡、大清河兩鹽場合計日接納濃海水能力在100萬噸以上,遠期接納規模可達400萬噸以上,足以“吃掉”曹妃甸的全部濃海水。
給力曹妃甸工業發展
樹起一個新的里程碑
事實上,曹妃甸的海水淡化產業,早在曹妃甸工業區開發建設起步階段,就已成為明確的發展目標。按照《曹妃甸循環經濟示范區產業發展總體規劃》,曹妃甸應重點建設和培育鋼鐵、石化、電力三大循環經濟型產業鏈。其中明確提出,依托海水冷卻火電項目,以提高燃煤發電效率、海水替代淡水、熱能階梯利用、灰渣綜合利用為重點,構建清潔能源產業示范鏈,即形成“海水冷卻發電—海水淡化—濃鹽水綜合利用—鹽化工”的循環經濟體系。
同時,曹妃甸在自然條件和產業基礎方面也具備了很多優勢。首先,曹妃甸具備深海取水條件,海水淡化工程總體造價較低;其次,渤海灣近岸海域污染較為嚴重,而曹妃甸屬清潔海域,水質明顯優于渤海灣其他區域;第三,曹妃甸目前配套路網完備,水、電、熱、污等基礎設施條件齊全,可隨時滿足大型海水淡化產業基地開工建設和能源需要。
目前,曹妃甸海水淡化項目已被列為“國家發改委海水淡化重點示范項目”。該項目的建成投產、濃海水處置利用、多方合作模式等一系列嘗試,都為我國大型海水淡化項目的建設及商業化運營起到了示范和推動作用。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說,曹妃甸海水淡化項目的竣工投產,標志著我國海水淡化產業進入了世界先進行列,對我國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具有積極的示范推動作用,是我國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一個新的里程碑。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