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工業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前兩次工業革命中國均沒有趕上,第三次IT革命盡管趕上了,但目前仍處于追趕狀態。而綠色工業革命是中國第一次和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甚至有可能成為領導者、創新者的重大機遇。”
近日,國家能源權威部門高層人士為《瞭望》新聞周刊解讀了當前諸大國角逐綠色經濟的戰略意義,“目前,各主要經濟體大力實施的綠色‘新政’,是以能源技術革命為核心的新一輪工業革命,一方面力圖借此擺脫目前的經濟衰退,另一方面是謀求確立一種長期穩定增長與資源消耗、環境保護‘綠色’關系的新經濟發展模式。”
“綠色經濟”一詞源自英國環境經濟學家皮爾斯于1989年出版的《綠色經濟藍圖》一書。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2008年12月11日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再次將其提出后,“綠色經濟”一詞便出現在了各個國際會議的議題之中。今年4月于倫敦舉辦的G20峰會提出了應由灰色經濟向綠色經濟轉變的觀念,并將“增進全面的、綠色的以及可持續性的經濟復蘇”作為應對金融危機、恢復經濟增長和就業的六項必要措施之一。
當前,以綠色經濟為核心的“經濟革命”正席卷全球,歐、美、日等主要發達國家紛紛制定和推進綠色發展規劃,不少發展中國家也雄心勃勃。一些專家向本刊記者分析,綠色經濟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新趨勢、新潮流,中國必須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綠色”機遇,搶占新一輪大國競爭的“制高點”,這對于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現實挑戰、實現長遠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否則將在未來經濟競爭中處于被動。
近年來,圍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我國經濟正進入一個關鍵的戰略轉型期,發展理念的轉變、推行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及應對氣候變化的一系列舉措,本質上都是中國在探索發展綠色經濟的體現。同時,在新能源和環保產業等領域,中國已經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中國的綠色經濟已初具雛形,為迎接全球綠色經濟發展浪潮打下了較好基礎。
不容錯過的“機遇戰”
“綠色經濟的廣闊發展前景已經成為各方共識。”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常務理事、高級經濟師馬學祿告訴《瞭望》新聞周刊,以新能源技術及產品為核心的綠色經濟覆蓋面廣,涉及工業、農業、服務業、公共設施、家庭等幾乎所有領域,“如果相關技術及產品在政府的引導下得到廣泛應用,在投資的推動下全球將形成一個數十萬億美元規模的實體經濟新產業,不僅能帶動世界經濟走出困境,并成為新一輪增長周期的‘領頭羊’。”
綠色經濟之所以成為大國共識,一個重要基礎是對既往發展模式的反思,而相比之下,唯有以能源技術革命為核心的綠色經濟,才能具備擔當全球經濟新引擎的重任。
國內較早開展綠色經濟研究的專家、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劉思華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時說,發展綠色經濟不僅是各國走出金融危機的現實選擇,也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地球環境的中長期必然戰略,基于這兩點考慮,世界上的先進國家力圖利用此次全球多重危機中的機遇,通過綠色經濟和綠色新政,在新一輪經濟發展進程中促進經濟轉型,占領國家經濟競爭力在全球的制高點和領先地位,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對于正處于加速工業化、城市化,經濟結構性問題突出,同時處于外部經濟環境沖擊和內部自我調整共同作用下的中國而言,既是一個巨大挑戰,更是不容錯過的重大戰略機遇。”可持續發展研究專家、武漢大學經濟學教授伍新木向本刊記者表示,中國應充分利用目前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許多國家仍處于金融危機漩渦而難以自拔,中國受金融危機的沖擊相對較小、經濟仍然保持較好的發展勢頭、外匯儲備充足的有利條件,推動綠色經濟發展。
沒有退路的“爭奪戰”
綠色經濟不僅成為歐盟、日本、美國三大經濟體瞄準未來的經濟主引擎,而且是其占領新的國際市場競爭制高點、主導全球價值鏈的“新王牌”。受訪的多位專家普遍認為,對于中國來說,全球新的“綠色競爭”是一場只能決勝、沒有退路的“爭奪戰”,必須主動出擊,否則一旦落后,中國經濟將陷于“綠色壁壘”的圍困之中。
據匯豐銀行氣候變化研究中心最新統計,在已公布的全球經濟刺激方案中,估計投資計劃總額達到2.8萬億美元,其中與節能、減排、氣候變化有關投資即綠色投資總額達到4360億美元,占總投資的15.6%,美國、歐盟、日本等都是第一陣營。
有關專家認為,歐盟各國大多數是核能和清潔能源技術的輸出國,也通過積極推動國際性碳稅機制等,實現歐洲在全球能源效率和清潔能源市場方面的主導地位,由此保持歐洲在國際經濟競爭中的優勢。
美國的經濟復興計劃中,關鍵一環就是以優先發展清潔能源、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為內容的綠色能源戰略,希望通過能源產業和綠色經濟的發展,再造美國經濟。《科學時報》首席經濟學家武建東告訴《瞭望》新聞周刊,美國的“綠色新政”將比10年前的IT革命意義更為重大、更為深遠,有望使美國再次主導全球經濟的制高點。
首先,美國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大國和石油進口國,如用可再生和其他新能源替代每年一萬多億美元的石油等資源的進口,就會造就巨大內需市場。其次,美國擁有世界最大的電網、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制造和消費國,改造電網、制造并消費清潔能源汽車替代燃油汽車,以及將大量節能減排技術及設備在工業、公用和民用領域推廣應用,又是容量巨大的需求市場。他們可把原來進口石油的資金轉換為國內上萬億美元的投資,再吸引國際幾萬億美元的投資,從而將使美國化危為機、重振繁榮。
更關鍵的是,美國力圖利用先進技術優勢,向全球推廣其技術、標準、產品,再次掌控世界經濟主導權。同時,以碳稅為代表的綠色關稅、綠色貿易壁壘等已初現端倪,戰略意圖清晰可見。
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時,北京產權交易所董事長兼北京環境交易所董事長熊焰說,新能源革命是新一輪的國際戰略博弈的制勝點,“綠色經濟革命,將比前三次工業革命意義更重大,影響更深遠,是21世紀人類最大規模的經濟、社會和環境的總體革命,中國絕不能錯失良機。”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