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當地就業甚至社會安定都與自上而下的節能要求息息相關,到底是選擇政策還是維持經濟穩定增長,始終是地方政府案頭上的難題之一
中央提拔干部的主要指標無疑還是當地GDP的增幅。所以“GDP第一,節能減排靠后”的思維依然根深蒂固
北極冰川的融化以及海平面的上升暫時并不會危及北京這個內陸城市。不過,聚集于此的中國決策層正在加速制定各地方與行業低碳環保、節能減排的任務。
雖然決策層推行力度強勁,但政策之下的舊問題依然困擾著政策執行者——各地地方政府,GDP增速、當地就業甚至社會安定都與自上而下的節能要求息息相關,到底是選擇政策還是維持經濟穩定增長,始終是地方政府案頭上的難題之一。
中央:鐵腕政策頻頻出臺
8月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對2010年煉鐵、煉鋼、焦炭、鐵合金、電石、電解鋁、銅冶煉、鉛冶煉、鋅冶煉、水泥、玻璃、造紙、酒精、味精、檸檬酸、制革、印染和化纖等18個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予以公告。該部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列入名單企業的落后產能在2010年9月底前關停。
來自工信部的數據顯示,上述被要求淘汰落后產能的18個行業中共涉及企業2087家,其中涉及企業數較多的行業有:水泥762家,造紙279家,印染201家,焦炭192家,煉鐵175家,鐵合金143家,制革84家。從各省分解落實情況看,淘汰任務較重、涉及企業數量較多的省份有:河南230家,山西226家,浙江180家,河北165家,云南165家,貴州128家。
工信部發文稱,按照國發[2010]12文件要求2010年9月底前關停名單中涉及企業。除此之外,按照國發[2010]7號文件要求,對未按規定限期淘汰落后產能的企業吊銷排污許可證,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投資管理部門不予審批和核準新的投資項目,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不予批準新增用地,相關管理部門不予辦理生產許可,已頒發生產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的要依法撤回。對未按規定淘汰落后產能、被地方政府責令關閉或撤銷的企業,限期辦理工商注銷登記,或者依法吊銷工商營業執照。必要時,政府相關部門可要求電力供應企業依法對落后產能企業停止供電。對按規定期限淘汰落后產能的企業,仍應按相關規定給予相應的支持;對淘汰落后產能任務較重且完成較好的企業,在安排技術改造資金、節能減排資金、投資項目核準備案、土地開發利用、融資支持等方面給予傾斜。
多位研究者認為,本次中央的號令早在年初就已有展現。中國政府高層在不同場合都表達了對2010年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的強力聲音。早在5月的第一個星期三,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一場全國性政府電視電話會議上說,要采用“鐵的手腕”來關閉產能落后企業。此次文件正是“鐵的手腕”的體現。此后,工信部部長李毅中7月撰文指出,2010年下半年必須加強工業節能減排,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和企業兼并重組等任務。
在圈定需淘汰行業企業的同時,中央還確定了低碳省區和低碳城市試點。國家發改委發文稱,根據地方申報情況,統籌考慮各地方的工作基礎和試點布局的代表性,經溝通和研究,發改委確定首先在廣東、遼寧、湖北、陜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慶、深圳、廈門、杭州、南昌、貴陽、保定八市開展試點工作。
國家要求上述被選中地區要編制低碳發展規劃、制定支持低碳綠色發展的配套政策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產業體系、建立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統計和管理體系、積極倡導低碳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
地方:官本位思維仍然頑固
強力淘汰2000余家企業的“鐵腕手段”已經出臺,地方政府卻心頭為之一緊。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山西省地方政府工作人員通過電話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說:“拿到上面的文件,一看到要淘汰這么多產能,很多人都一言不發。”他反問:“淘汰產能之后的就業崗位誰來填補?企業的利潤如何跟上?”
一面是細密的節能減排任務,一面是保住自己飯碗的硬指標——GDP,地方執政者左右為難。
在本報記者經歷的歷次相關采訪報道中,地方執政者總是有這樣那樣的借口來回避節能減排任務。其中,最讓地方政府“有理有據”的擋箭牌則是:中央提拔干部的主要指標無疑還是當地GDP的增幅。所以“GDP第一,節能減排靠后”的思維依然根深蒂固。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