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200萬千瓦、6月4日300萬千瓦、7月12日400萬千瓦,8月13日風電裝機容量突破450萬千瓦……酒泉風電場建設正創造著開工建設的奇跡。
酒泉‘陸上三峽’項目的建設將帶動數千億元投資,帶來每年數百億元銷售收入、數十億元利稅,這一切都令當地政府興奮。一位在瓜州縣政府宣傳部工作了10年的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我們現在1年接待的訪問和考察團比過去10年還多,現在瓜州成了中國風車的故鄉。
按照國家發改委審批后的規劃,到2010年,酒泉市風電裝機規模可達到516萬千瓦,2015年可達到1271萬千瓦。顯然,以現在的建設速度,實現并超出這個目標根本不是問題。酒泉的風電建設不是太慢,而是太快了。以今年的建設進度來看,酒泉今年一年的裝機量至少在350萬千瓦,這相當于平均每天上馬1萬千瓦,以1.5MW的規格算,每天裝機近7臺風機、投資近6000萬元。
但是,在熱火朝天的背后,必須認識到,目前這些風機的絕大多數并不創造任何經濟效益。目前瓜州并網發電的機組僅有60萬千瓦,僅占到總裝機的20%。瓜州縣政府方面對中國證券報記者介紹,今年以來風電僅累計發電13.7億千瓦時,累計上網電量13.3億千瓦時。而一般情況下,一個5萬千瓦的風場,1年正常運行,將發1-1.2億千瓦時的電。現在的瓜州仍然是一個“靜止的風車場”。
國內風電產業發展一直存在著“風場先建、電網后規劃”這樣一種電源商倒逼電網公司的不和諧局面,風電裝機過于快速發展,電網建設根本無法跟上風電場的步伐。就目前來看,至2015年,酒泉一、二期風電基地的圈地運動早已完畢,各風場資源也已經劃定了勢力范圍。中國風能協會副理事長施鵬飛認為,“在條件不具備的條件下,酒泉風電三峽建設應先停一停,否則,大量風機不能并網發電,閑著也是浪費。”
到今年9月份,酒泉750KV的輸變電工程即將運行。不過,面對今年末500萬千瓦、2015年1200萬千瓦的風電快速擴張,750KV的電網仍然無法全部安排風電上網。電網和裝機量不匹配的問題,將持續制約酒泉千萬千瓦風電基地的實質價值。
風電作為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的一種清潔能源,其未來的前景不容置疑,但中國在不斷創造全球發展最快的記錄同時,需要補足自身“更高、更強”的短板。
酒泉風電第一期馬上就要收官,接下來的“十二五”,在大局已定、問題了然的背景下,放慢速度發展是必須的一種行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