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深圳市龍崗區垃圾產生量為3500噸/日,其中只有2000噸/日可通過中心城綜合處理廠處理,其余的1500噸在坪地、葵涌、大鵬3個簡易填埋場進行填埋。而據統計,到2011年,全區的日常生活垃圾將達到4000噸,屆時全區每天2000噸垃圾將面臨無法及時處理的局面。為此,市人大代表劉國紅建議,發展環衛低碳經濟,建設宜居城市,實現垃圾“零處理”。
劉國紅表示,龍崗區作為全市后發展地區,大型環衛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成為制約龍崗區、影響全市整體環境提升的主要因素,特區擴大和大運會進入倒計時,對市容市貌和環境衛生水平的要求更高,城市垃圾處理方式的升級改造已經迫在眉睫。
劉國紅舉例說,目前,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和處理不當,廚余垃圾已經成為城市環境一大公害,嚴重危害和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成為城市的“潛在殺手”。以廣深莞為例,三市9萬家餐飲企業及生活小區一天就產生4000~4500噸廚余垃圾,年產120~150萬噸潲水。如按潲水量的2%計算,三市每年非法注入市場的“潲水油”不少于20000噸。
據了解,位于大運場館所在地的龍崗區龍城街道辦已于2010年11月與深圳市某公司達成了城市垃圾分類處理試點意向。2010年12月又與深圳另一公司簽訂了垃圾分類處理試點的框架協議。市城管局也給予了高度關注和指導。但此項工作市、區仍未立項,也未給予資金支持,使試點推進工作受到影響。
劉國紅代表建議,日前,國家發改委已將深圳定為低碳經濟發展試點城市。我市也應依靠發展環衛低碳經濟來破解日益突出的城市垃圾處理難題,建議市政府對發展環衛低碳經濟實現垃圾零處理的問題立即進行專門調研,并盡快立項、下撥經費支持試點及推廣工作。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