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在北京“十二五”的空氣質量指標中,全年二級和二級以上天數要達到8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年均濃度穩定達標。而作為北京的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顆粒物的指標并沒有設置為達標,而是下降10%左右。
對此,杜少中表示,北京空氣質量的改善,一個難點就是可吸入顆粒物的減排和下降。國家考核北京空氣質量的4項指標,目前只有可吸入顆粒物的濃度尚未達標。
“"十一五",北京采取了多項措施控制可吸入顆粒物的污染,可吸入顆粒物的濃度值由1998年的160,下降到去年的120左右。但顆粒物的構成復雜,產生的源頭也很多,因此它的減排是一個難題。"十二五"我們將采取盡可能的措施,推動顆粒物的減排,盡量接近國家標準(100)。”
杜少中表示,氮氧化物的污染來源分為固定源和機動源。固定源包括燃氣、燃煤、燃油等設施,"十二五"期間,北京將要求原有的這些設施在已經加裝了脫硫設施的基礎上,增加脫硝設施。新增的這些設施,要求增加低氮減排的技術,減少氮氧化物的排放。另一半減排則將通過控制機動車污染實現。
杜少中說,北京一旦實施國Ⅴ排放,將減少新增機動車氮氧化物排放40%左右。
其他措施
●嚴格控制新建燃煤設施,加大清潔能源改造力度,將全市燃煤總量控制在2000萬噸以下。全面推行煙氣脫氮、脫硫治理。新建燃氣電廠煙氣全部脫氮處理。
●不再建設重污染的制造加工及資源開發項目;繼續關停一批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重污染企業,淘汰沖天爐鑄造等一批落后生產工藝,關停小化工、小建材等一批規模以下的污染企業。
●擴大生活污水處理能力,市區和郊區分別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70萬噸和40萬噸以上。升級改造中心城和新城現有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
●全市施工工地、渣土消納場、煤炭儲運場等揚塵污染源頭場所的道路出口處,實施車輪自動清洗。
●研究制定公交車噪聲準入標準,推廣低噪聲路面等減噪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