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伯特·胡佛曾把釣魚稱為一項“公平的運動——因為在魚類面前,人人平等”。不幸的是,反過來情況并非如此。據一項新的政府研究結果記錄,淡水魚中普遍含有汞的成分。此項研究發表后,美國消費者才認識到,在人類面前,魚和魚并不平等,或者至少吃魚的時候,不能等而視之。
研究發現,采自全國291條河流的魚樣中,都含有一種易被人體吸收的汞——甲基汞。四分之一的魚樣本中,汞含量超過了由環境保護局設立的人類食用安全標準。三分之二選本中汞含量超過了科學家們認為水貂、水獺等以魚為食的哺乳動物可攝入的含量。
據環保局統計,汞的主要來源是占國內人為排汞量40%的燃煤電廠污染物。汞有毒,成人接觸汞可能導致生殖障礙,記憶力減退,身體顫抖。胎兒及新生兒接觸汞會造成智障,耳聾,失明。研究科學和公共政策的組織,國家研究委員會估計,因為在母體子宮中接觸過甲基汞,每年出生的兒童中有6萬多可能出現學習障礙。
為魚辯護者指出,美國地質調查局不必遷怒到商品魚業,因為人們所吃的魚多是產自海里,而非淡水河。但海洋魚類中的汞含量也很高——尤其在體型較大的魚類體內,如鯊魚,金槍魚和箭魚。由哈佛大學及美國地質調查局發布的報告預測,因燃煤電廠排放量增加,太平洋中汞含量將升高50%。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