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西省大同市不僅把沼氣能源建設作為改善生態環境、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手段,而且在單一生產使用沼氣的基礎上,探索走出了“豬—沼—果”、“豬—沼—菜”、“四位一體”、“一池三改”等循環模式,目前全市農村沼氣已累計發展到26655戶,受益人數達到10萬多人。
今年大同市農村沼氣建設要在原建設基礎上,繼續大力開發建設,全市計劃新增沼氣用戶2050戶(其中家庭用戶1100戶),實施大中型沼氣工程2座,實施農村清潔工程1處,并加大沼氣服務體系建設力度和加強農村生活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整治,使農村環境大變樣,農民生活上水平。為此,市農業環境監測站結合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
一是健全機構“抓”。要求各縣區制定多項優惠政策和激勵機制,引導鼓勵農民積極建設,并從機構、領導和技術各個環節確定責任制,保障建設任務順利實施。二是典型示范“引”。堅持把典型示范作為突破口,要在全市建設10個市級沼氣示范村,每個縣區建設一個沼氣示范鄉鎮,每個鄉鎮建設一個典型示范村,每個村建設5個沼氣典型示范戶。三是整合項目“推”。堅持整合項目,捆綁資金,合理推進,項目安排優先考慮建設資金充裕、有養殖習慣的農戶建設,形成以沼氣為紐帶,實現“圈多畜多、畜多沼多、沼多肥多、肥多糧多、糧多草多”的食物鏈和生態循環系統,調整結構,富裕農民。四是嚴格標準“建”。在資金監管和工程建設等各個環節嚴把關口,實行陽光操作,做到每一分錢花到明處,放到實處。五是完善服務“管”。建立市、縣、鄉、村四級服務網絡,為建池戶提供建前、建后技術及服務,并配套建立沼氣相關配件銷售及廣泛開展沼氣咨詢服務,方便群眾。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