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澳大利亞總理朱莉婭·吉拉德計劃引入一項碳排放稅提案,自2012年7月1日起開征固定價格的碳排放稅,2015年開始逐步建立完善的碳排放交易機制,使稅額與國際碳交易市場掛鉤。
聯邦工黨政府在建立碳排放交易機制上已經失敗了兩次。吉拉德的前任陸克文正是因碳排放交易計劃碰礁,黯然離職。吉拉德開征碳稅的計劃同樣招來各方反對。
在一封致吉拉德的聯名信中,45名來自煤炭、能源、農業、食品行業的管理者對碳稅表示了極大關切。他們聲稱,碳稅將給碳排放密集型產業帶來失業問題,而且會降低澳洲的國際競爭力,呼吁吉拉德確保碳稅不會危及澳大利亞的貿易行業。
4月20日,澳大利亞煤炭行業督促吉拉德政府回到關于碳稅的最初階段,警告稱碳稅將不僅傷害澳經濟,而且不能帶來任何環境效益。澳大利亞煤炭協會領導人拉爾夫·希爾曼表示:“我們并不要求政府給予更多補償,只希望回到關于碳稅的最初計劃階段。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對煤炭征收碳稅。碳稅在未來10年將會使澳煤炭產業增加180億澳元的支出,從而導致產業規模縮小,工作機會減少。但是,這對全球碳排總量卻不會產生任何影響,因為其他國家照樣在開采、使用煤炭。”
鋼鐵、水泥、食品和雜貨、石油、天然氣、鋁等行業也發出了“特殊待遇”的訴求。
必和必拓首席執行官高瑞斯4月27日表示,征收碳稅的目的是減少碳排量,而不是為了增加政府收入,它必須是貿易友好型的。在國際碳交易機制缺失的情況下,對出口產品征收碳稅會對其造成“重大負擔”。政府應該對貿易行業給予“某種形式的特殊待遇”。
吉拉德提議的碳稅計劃導致工黨支持率下降。反對黨自由黨領袖托尼·艾伯特就公然反對碳稅,并趁機對工黨核心地區進行滲透。艾伯特對澳南部鋼鐵城市懷阿拉訪問時,不滿地說:“碳稅只會使我們‘出口’就業機會,從其他國家,‘進口’碳排放。如果開征碳稅,懷阿拉將面臨變成‘鬼城’或‘經濟廢墟’的風險。皮里港、格拉德斯通、伊拉瓦拉、奎納納、獵人谷都將面臨同樣風險。”
吉拉德面臨的壓力不僅來自反對黨,即使在工黨內部,也有反對聲音。工黨中的重要人物、澳大利亞工人聯盟全國秘書長保羅·豪斯要求政府豁免鋼鐵產業的碳稅,以保護工人就業,并警告稱,只要有任何一名工人失業,聯盟將撤回對碳稅的支持。
不過,這些并未動搖吉拉德征收碳稅的決心。4月24日晚,吉拉德在首爾接受《澳大利亞人報》采訪時表示,她堅信碳稅不會帶來失業問題。日本、韓國和中國作為澳大利亞最大的三個能源出口國,尤其是煤炭和LNG出口,正在助推澳大利亞能源行業的繁榮。同時,政府正力推能源結構多元化,利用可再生能源產業創造就業機會。這兩個因素都有利于保證就業。
吉拉德堅信澳大利亞的煤炭行業會有一個光明的前景。“亞洲地區亟需能源。我們能為日本、韓國和中國提供充足的供應。這些國家會向我們進口能源,因為我們長期以來一直是一個可靠的能源供應商。征收碳稅是一種正確的做法。澳大利亞必須處理氣候變化問題,并為未來創造一種清潔的經濟模式,而達到這一目的的最好方法就是征收碳稅。”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