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清潔,但又如此昂貴
中國低碳網訊 布魯克林研究院(BrookingsInstitution)的一份報告指出,隨著美國聯邦政府資助的枯竭,清潔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將在今年年底面臨“資金斷裂”之憂,使這個為數不多的能帶來就業增長的行業面臨危機。
當一項產業是由不穩定的政府資金資助時,就會遇到這種危機。(與之相對比的是,農業和石油等產業一直能獲得穩定的政府資金投入,盡管它們可能并不需要這些資金。)
目前業界“缺乏對清潔能源經濟的標準定義以及數據”,布魯克林研究院發表了名為《詳解清潔能源經濟:(美國)國家及地區綠色工作評估報告》(SizingtheCleanEconomy:ANationalandRegionalGreenJobsAssessment)的文章,力圖解決這一難題。
舉例來說,什么是“綠色工作”?給出一個定義確實很難。報告對“清潔能源經濟”和“清潔能源高新技術產業”進行了區分。前者“能比化石能源產業雇傭更多的員工”,但如果你知道“清潔能源經濟”的雇員還分布在公共交通和制造業等成熟產業中時,你也許會頗為驚訝。從2003年到2007年,清潔能源經濟的增長速度要比美國經濟總體增長率低很多,不過以太陽能面板、燃料電池、生物燃料等為代表的清潔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卻經歷了“爆炸性增長”,即便是在經濟衰退期,它們的表現也要強于美國整體經濟。
不過這種增長能否繼續下去尚無定論。這個問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政府。隨著州級政府財政面臨破產之虞,以及聯邦資助消失殆盡,清潔能源高新技術產業似乎將不可避免地面臨崩盤。不久前,布魯克林研究院的德文?斯維澤預測崩盤即將來臨。他的解釋非常簡單,“清潔能源仍要比煤和石油昂貴得多,而且可靠性也不如它們。清潔能源之前一直依賴政府補助降低銷售價格,不過隨著政府大力進行預算緊縮,這種補貼即將難以為繼。”
高昂的價格會嚴重影響社會對清潔能源相關產品的需求,所以補貼必須是長期而穩定的,直到整個產業具備“造血”能力,能夠進行自我發展才可。不夠規律的進行資金“輸血”,將會使整個產業在繁榮和蕭條間起伏波動。現在,我們就即將面臨蕭條。
而格外令人沮喪的是,由于聯邦政府不能提供穩定而長期的資金支持,許多美國清潔能源高新技術公司正在轉而尋求來自中國的投資。可與此同時,美國政客們卻還在為白熾燈爭論不休。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