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稀土專項整治行動之后,主管部門再次針對有色行業環保問題再度出擊,目標直指重金屬污染的又一行業—鉛蓄電池行業。2月7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賈明星曾透露,環保部近期將啟動對鉛蓄電池會后(再生鉛)行業的專項環保核查行動。
8日,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環保整治只是一個開頭,關于鉛蓄電池行業的政策或許還會繼續出臺,且更多的行業內企業將面臨出局,現有的3000多家企業中或有9成不達標。在進行行業整體洗牌后,隨著產業集中度的提高和產業技術的升級,作為業內龍頭,部分鉛蓄電池和鋰電池上市公司的未來前景被市場看好。
多因素致鉛蓄電池行業環保問題凸顯
據記者了解,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鉛酸蓄電池行業已經基本形成了體系并呈現較快速的發展趨勢,在環保問題中也取得了較大的突破,目前,我國對鉛煙、鉛塵、硫酸霧和水的處理方法和技術已經基本成熟,各大、中型的鉛酸蓄電池廠家不斷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更新工藝設備。
“目前很多的鉛酸蓄電池企業已經采用了環保高效率的濾筒式除塵器替代靜電除塵器,采用濕式除塵器凈化鉛煙,采用湍球式酸霧凈化塔進行硫酸霧吸收處理,對含鉛酸廢水絮凝反應處理,從技術上消除或減少污染物對環境的影響,生產作業環境不斷改善,多數大、中型生產企業做到了清潔生產,有一部分通過了國家環境體系認證。”上述行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
但他繼續表示,“但由于下列原因,蓄電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問題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特別是數量眾多的部分中型及小型企業生產過程的污染問題嚴重:生產廠家繁多、規模小,污染較嚴重、品質參差不齊,一些不具備環保條件的作坊式工廠一哄而上,約四分之一的企業未經環保審批擅自選址建設,污染防治設施不配套,生產沒有在嚴格的環保措施和工業安全衛生條件下進行,對操作者和生態環境造成了危害,生產許可證制度沒有嚴把清潔生產、環保設施達標這一關口。”
據記者從側面了解,雖然我國自2005年實行了生產許可證制度,但由于在審批和執行中存在一些問題,并沒有真正促使生產企業實現清潔生產,許多不達標廠家都轉為合法化(目前發證企業已達930家),造成了嚴重的環境問題。與環保相關的法律還存在許多不完善和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針對污染企業,環保等部門罰款數額是有限的,無法與企業污染造成的社會損失相提并論。
另外,國家沒有指定保護大、中型蓄電池廠家的政策,且當地環保部門也屬于對小型蓄電池廠家的管理,只重視對大中型企業的監管,致使大中型企業排污費、監測費、“三同時”評價費等等負擔沉重。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