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6日,工信部公布第297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以下簡稱《公告》),公布了一批不符合《公告》管理規定的相關企業和產品名單,并宣布自《公告》發布之日起暫停生產銷售。公告涉及的新能源汽車...
-
7月15日,環保部通報了打擊進口廢物環境違法專項行動的最新情況:7月13日,60個檢查組共檢查企業90家,發現51家企業存在涉嫌環境違法行為,檢查組均已提出立案處理處罰建議。截至7月13日,共檢查企業...
-
7月14日,環保部環境監察局局長田為勇向媒體表示,2017年上半年,按日計罰案件罰款數額超過6億元。今年是新《環保法》實施第三年,上半年四個配套辦理案件數量均有大幅上升。據環保部統計,全國四類案件總數...
-
為加強生態保護,促進全省生態環保事業發展,實現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目標,河南省發布了《河南省“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河南省“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通知豫政辦〔...
-
日前從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主辦的“2017中國環保產業高峰論壇”上獲悉,到2030年左右,我國大面積傳統型的污染治理可望完成。環保產業若要真正擔起支柱產業這個擔子,則更需要以前瞻眼光,從污染施治的后端逐...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在7月15日舉辦的2017中國環保產業高峰論壇上表示,建設雄安新區將對環保產業帶來機遇。今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范圍涉及河北省雄縣、...
-
6月8日,環保部辦公廳向各省、市、自治區印發了《2017年度水污染防治中央項目儲備庫項目清單》,甘肅省蘭州市、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等228個地市的水污染防治總體實施方案,被納入第二批水污染防治中央項目...
-
為全面掌握全區2017年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實際工作進度,確保年度改造任務如期完成,2017年7月4日-6日,新疆環保廳組織開展了全區2017年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現場檢查。根據《關于做好2017年度...
-
我國每年水泥產量巨大,由此也帶來了不少的污染物排放。我國水泥工業排放的粉塵占全國工業粉塵排放總量的39%,氮氧化物占全國排放總量的10%-12%。在2015年提出的“十三五”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中也包括...
-
環保部近日印發《2017年度水污染防治中央項目儲備庫項目清單》,甘肅省蘭州市、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等228個地市水污染防治總體實施方案納入水污染防治中央項目儲備庫,涉及具體工程項目3300多個,總投資...
-
業內有分析認為,產業環保化是節能環保行業的其中一個趨勢。其第一層含義是各大產業越來越重視環保,在生產制造過程中力求環保達標;第二層便是產業方主動進入節能環保行業,競爭格局也隨之發生變化。節能環保行業的...
-
近日,溫州市人民政府將《溫州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已經印發。全文如下:溫州市人民政府文件溫政發〔2017〕27號溫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溫州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有關...
-
創新中非常重要的是產品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而這兩種創新的原點都是客戶,要貼近客戶,一切從客戶的需求出發,這已眾所周知!其實做企業都想貼近客戶,與客戶換位,然后移情,通過客戶價值主張設計,為客戶創造新價...
-
近日,環境保護部印發《2017年度水污染防治中央項目儲備庫項目清單》,甘肅省蘭州市、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等228個地市水污染防治總體實施方案納入水污染防治中央項目儲備庫(以下簡稱“中央儲備庫”),涉及...
-
治理霧霾只能靠風?現實并非那么令人絕望,在上海有一家機構所做的努力正在積極促進企業節能減排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從而改善空氣質量。這家機構就是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上海環境交易所通過市場化、金融化機制,推動...
-
隨著西藏國策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5月中標日喀則市桑珠孜區城區環境保潔工作市場化運營服務項目,我國最后一塊環衛市場化處女地正式“破冰”,全國31個省份全部實現環衛市場化改革。2015年之前,環...
-
水污染防治法經過審議,確定了流域生態、農業農村水污染防治以及城鎮污泥處置、工業廢水治理等多項修改要點。“十三五”期間的水環境管理框架進一步調整,水質監測和環境違法犯罪處罰力度都將進一步增強。一、事件概...
-
據獲悉《2016年中國水資源公報》顯示,Ⅰ~Ⅲ類、Ⅳ~Ⅴ類、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分別為67.1%、15.8%和17.1%。主要污染項目是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由此可見,我國水環境治理情況仍待努力。再加...
-
2017年,是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成立的第十個年頭。十年來,中國的環保產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新環保法實施以后,在PPP模式的助推下,市政環保市場有了新一輪的爆發,引起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6月...
-
京津冀協同發展,環保合作是一道永遠繞不過的“坎”。近年來,每到冬季,京津冀區域嚴重的霧霾天氣常常受到詬病。如何推進區域大氣污染治理,如何在水處理等領域開展廣泛合作?這一次,三地將目光鎖定在“技術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