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如此,趙步長仍為家人們制訂了幾條嚴格的“門規”:
一、企業內部實行民主集中制。重大決策家族成員集體發表意見,日常管理各負其責,不許插手職權以外的部門;
二、家族成員只能提供一份工作,根據各自能力大小安排不同的崗位;
三、家族成員違反規定,加倍處罰。“門規”不僅順利出臺,而且得到了嚴格的實施。一位親屬在企業成立之初就加盟,至今仍是一位駕駛員。趙步長的一位侄子任西安辦事處經理,2002年,西安辦事處一位員工與鄰近辦事處的員工發生矛盾,按公司規定,承擔管理責任的辦事處經理應予罰款,但“加倍處罰”的規定卻使趙步長的侄子丟掉了工作。顯然,步長集團輕松做到10多個億的歷程,就是這許許多多的偶然所組成的必然。
石猴經過菩提的培訓,就變成了齊天大圣;在偶然性驅使下的趙步長不斷思考、學習和謀劃,企業文化、企業戰略、未來目標等漸漸成為趙步長的口頭禪;只有每周一次的看病,才使自己真實地回到了醫學專家的身份。
企業文化:首要理念是政治M
每一個人都可能由于偶然因素而反復經歷平凡與神奇,但當他把這種偶然中隱隱揭示出來的必然規律用以指導自己一生的時候,其中迸發出來的力量就不可小覷了。
沒有企業文化的企業注定只能是一個跛足的巨人。采訪趙步長,記者感受最深的,不是神奇的腦心通,而是他從企業成立之初就確立的獨特政治理念。在步長集團總部,隨處可見步長企業文化,也是對員工要求的六條標準“廣告”,而排在第一位的,是政治理念:“聽黨的話,走社會主義道路。尊重各級政府領導,遵紀守法經營。”
在今天的中國,絕大多數企業懵懵懂懂地走著兩個極端:要么是“遠離政治”,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做企業事,結果總是走進經營的死胡同;要么是與政府官員“親密接觸”,總想從政府手里撈點好處,結果不是成為權力更迭的犧牲品,就是“東窗事發”雞飛蛋打。少數企業家對政治極為敏感,但只是他自己“心中嘹亮”,卻沒有將之形成企業上下整體一致的行為理念。
而步長的政治理念不僅藏在趙步長的心里,而且掛在墻上,用在了企業管理的各個角落,深深滲透到了每一位員工的心里。
1999年7月21日晚,正在內蒙古出差的趙步長習慣性地打開電視,收看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電視上正在播放一條消息:中共中央通知,***員不準修煉“***功”。
趙步長敏銳地意識到,不準修煉“***功”只是個前奏,取締“***功”是遲早之事。這條新聞的背后一定有更深的政治背景。
再往深里一想,趙步長馬上意識到后果嚴重:我這個企業在全國各地都有辦事處,而且消費對象主要是中老年人,這些人正是修煉“***功”的重點人群,難保不會與辦事處發生什么糾葛。“比方說,他們出錢借辦事處的地方練練功呀什么的。”
心急如焚的趙步長立即打電話給總裁趙濤,要求“組織全體員工學習黨中央關于取締‘***功’的決定,同時下發文件,在全國200多個辦事處清查有沒有參加‘***功’的人與事,并向當地政府報告說清楚。”
回到陜西以后,趙步長第一件事就是問“清查”的結果,得知沒有一個人參加“***功”時,長舒了一口氣。
就是這樣的“政治覺悟”,使步長集團在任何時候,都襟懷坦蕩。
從經營角度而言,“聽黨的話”實際上是把個人或企業都融入了社會發展的大勢,或者說是主流之中。也許這也就是“大智若愚”。
第一次響應黨的號召,攜妻到戈壁荒漠的新疆庫爾勒,絕對是偶然的。他只是在那一個特定的年代,用隨社會潮流而動的簡單思維做出了一個簡單的決定。在庫爾勒,他們與哈族同胞同吃同住,騎馬、坐爬籬子、上山下河,嚴峻的生活現實,使趙步長由一個專業的醫學院學生變成了一個多面手。1993年下海創業,“聽黨的話”使他獲得了以后的制藥企業再也無法獲得的機遇:藥廠申報手續的簡單,藥品批號在省里即可報批。換句話說,只有融入歷史大潮,才不會在沙灘上擱淺。
必然性不是神奇的公式,它們都寓含在機遇之中。一旦把生活中的認識與經驗化為一種政治智慧,同時把這種政治智慧化為經營智慧,機緣一定會立即展翅向他飛落。
“尊重各級政府領導”——這是今天太多落馬富豪始終沒弄明白的經營智慧:尊重意味著距離,距離意味著安全。作為一名醫學專家,趙步長與各級領導人有著密切接觸,但是,“這并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更不是可以用來為自己和企業謀取利益的資本。所以,我從不與任何領導過從甚密,我們要做的是,誠信納稅,支持政府要做的每一件大事,服從政府的每一項重大決策。”響應陜西省發展民營高校的號召,趙步長成立了陜西省國際經貿學院,承諾所有學生包分配,既為企業發展進行人才儲備,也使之成為集團的一個全新經濟增長點;
耗資數百萬元,將自己多年收集的、已列入基尼斯記錄的30余萬枚***像章建成展覽館和教育基地,供人免費參觀;
連續多年,步長集團納稅額排在陜西省民營企業的第一位;每次重大事件,抗洪救災、抗擊非典,趙步長都是第一個站出來,捐款捐物。“為政府排憂解難”。在趙步長看來,步長集團與政府的關系已經非常簡單,只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沒有交易,更沒有秘密。“這其實也是未來社會的目標模式”。當然,這樣做也需要有一個簡單的前提:企業本身是正直的。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