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投資是指投資于氣候變化領域資產或開發氣候變化相關的金融衍生品的投資銀行與資產管理業務。具體的低碳投資業務有投資與氣候變化相關的產品、開發天氣衍生品與巨災債券、建立碳基金、為碳排放交易體系提供交易服務、投資低碳技術與低碳企業。
低碳投資在低碳經濟轉型過程中發揮的作用表現為:幫助企業消除低碳生產模式轉變過程中所面臨的技術、經濟和管理障礙,幫助企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減少CO2排放;對具有市場前景的低碳技術進行商業投資,拓寬低碳技術市場;開發新的低碳領域金融衍生產品以規避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
低碳金融還創造出了一個全新的金融制度安排———碳市場。中國碳市場的發展主要是作為清潔發展機制的供應方與逐步探索自己的碳市場兩個方面。
《中國企業報》:低碳金融催生了“綠色信貸”,這方面發展的情況怎樣?
楊志:“綠色信貸”指的是在信貸審批中,對高耗能、高排放和落后產能行業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制,實行企業名單制管理,控制、減少或不提供貸款。目前,興業銀行(601166)、工商銀行(601398)、招商銀行(600036)、建設銀行(601939)、交通銀行(601328)、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等銀行在國家政策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的綠色信貸政策和判定標準,嚴格控制產能過剩行業貸款,加大“綠色信貸”和對重點產業的支持力度。
中國處于世界碳市場產業鏈底端
《中國企業報》:目前,中國的碳市場還處于探索起步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存在什么樣的問題?
楊志:在世界碳市場上,中國主導了清潔發展機制的供應方,但在全球碳市場上仍然缺少話語權,處于產業鏈的底端。
截至2011年4月1日,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執行理事會成功注冊的清潔發展機制項目為2947個,中國為1296個,占其中的43.98%(見圖1);截至2011年4月2日,執行理事會簽發的核證減排量為576398435噸CO2,中國為318649077噸CO2,占其中的55.28%(見圖2)。這兩項衡量一國清潔發展機制規模的數據都反映出中國是目前賣方市場的主導。
截至2011年4月2日,中國在聯合國注冊的清潔發展機制項目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項目量最大,占了79.85%,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這類項目開發的方法學簡單,額外性易于確定,項目申報批準率高;另一方面,中國目前正處于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項目數量增長迅速。
表面上看來,中國主導了清潔發展機制的供應方,實際上,清潔發展機制市場的隱患已經浮現出來,在中國的實體經濟企業為碳市場創造了眾多減排額的同時,中國處在整個碳交易產業鏈的最底端。
中國所創造的核證減排量被發達國家以低廉的價格購買后,通過它們的金融機構包裝、開發,作為價格更高的金融產品、衍生產品及擔保產品進行交易。例如世界銀行分析,根據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第二階段碳信用額的供求空間,預計未來歐盟配額的價格在35—48歐元,而核證減排量只有在12—20歐元。兩者實質都代表1噸CO2減排量,但是存在著巨大價差。碳市場核心的話語權掌握在發達國家手里;中國提供了產品,但產品的標準和評估都是發達國家制定的,中國沒有自己的交易體系,沒有定價權,也沒有完善的碳交易機構和人才,這里面包含著重大的系統風險和隱患。這就像中國為發達國家提供眾多原材料與初級產品,發達國家再出售給中國高端產品一樣,它們輕而易舉地賺取了“剪刀差”利潤。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