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將“有保有壓”
2009年12月30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表示,將嚴格執行國家風電產業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加強行業管理,促進結構優化升級,控制產能低水平盲目擴張。日前,我國《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草案)》第二次提請審議,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初步確定了理性的發展思路。
事實上,無論是風電還是光伏發電,2009年都經歷了空前的發展熱潮。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的風力發電裝機容量總量約為1220萬千瓦,而2009年有望翻一番,達到2400萬千瓦;2008年我國太陽電池產量約為2550兆瓦,2009年有望突破3000兆瓦。有專家表示,按照這一速度,“十二五”規劃中,我國新能源的總量目標還將再往上調。
2009年9月份,多晶硅、風電設備被國務院列為產能過剩行列。盡管分析人士對產業是否出現過剩存在爭議,但這給新能源產業發展敲響了警鐘。目前全國各地多個“新能源發展基地”先后投建,未來的發展如何在規模與效益之間博取平衡,不僅需要企業自行規避過剩的風險,也需要地方政府予以正確引導。
具體分析新能源產業存在的問題,不難發現,多晶硅出現產能過剩的風險,原因在于我國光伏產業的原材料供應和終端需求“兩頭在外”,歐美危機導致的供求形勢轉變,直接造成了多晶硅泡沫的破滅。多晶硅價格大跌之后,企業被洗牌,國內光伏產業也進入了一個新的起點。
而風電的發展在進入快車道之后很快被卡在“并網難”的瓶頸上,該問題需要通過提高行業準入標準、加快智能電網建設等方式來逐步解決。
分析人士預期,2010年年初將出臺的新能源政策包括風電、光伏發電的產業發展指導意見,以及抑制多晶硅投資的多晶硅產業發展指導意見等,長遠看來,還將出臺我國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的國家級并網標準,光伏發電并網標桿電價以及風電、光伏發電的行業標準等。據了解,目前由國家能源局科技司牽頭的風電行業標準領導小組已經成立。
傳統能源也要“綠化”
在國際上掀起發展低碳經濟熱潮之后,我國也在哥本哈根會議上作出承諾,到2020年實現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要實現這樣的減排目標,不僅需要發展新能源產業,還要大力對傳統化石能源進行節能減排,而且在分析人士看來,后者的潛力更大,而需要付出的成本則更低。
據中電聯發布的數據,截至2008年底,全國發電設備容量79253萬千瓦,其中火電60132萬千瓦,約占總容量的75.87%,風力、太陽能、生物質等“新能源”占比大約僅為7%。目前,我國的電源結構仍以火電為主,分析人士預計未來在傳統化石能源“節能減排”的文章大有可為。
此外,我國工信部提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這意味著,以新能源產業發展為由頭,我國眾多傳統產業都有望進行結構調整和發展思路的轉型。
汽車業:促消費基調未變
1.6L及以下乘用車購置稅減按7.5%征收、以舊換新單車補貼標準提高至5000元-1.8萬元等新的汽車產業政策從今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分析人士認為,2010年國家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基調并沒有改變,購置稅政策微調對汽車消費的負面影響有限,以舊換新在補貼力度加大后將發揮更大的作用。此外新能源車補貼范圍將擴大,或許是2010年汽車產業的一個亮點。
政策微調不改銷量增長
2009年,我國汽車銷量呈現爆發式增長。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前11個月,汽車產銷分別達1226.58萬輛和1223.04萬輛,同比增長41.59%和42.39%。
受購置稅政策影響,銷售重心在1.6升及以下排量車型。數據顯示,2009年10月份和11月份1.6L及以下乘用車銷量占比分別為69.4%和69.8%。中汽協助理秘書長朱一平介紹,受國家政策拉動,1.6升及以下乘用車1-11月累計銷量對整個汽車市場的增長貢獻度達到85%,多數品種出現一車難求的局面。
購置稅政策微調,車市所受影響幾何?愛建證券研究員表示,購置稅減半出臺于受金融危機影響、行業比較艱難的時候,現在行業已經走上正軌,如果減半政策不退出相當于火上澆油,反而不利于行業發展。
國海證券研究員表示,購置稅減半政策是2009年車市向好的一個催化劑,實際上2009年汽車價格基本沒有變化,這部分抵消了購置稅減半帶來的優惠。根本原因在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已經積累到了一個臨界點,購買力得到提高。在這種情況下,需求的釋放不會僅僅是曇花一現。招商證券研究員表示,今年廠商和經銷商讓利應該會多一些,購置稅政策微調影響不大。
以舊換新力度加大則成為另一股拉動汽車銷量的力量。2009年汽車以舊換新單車補貼標準為3000元-6000元,由于補貼額度太低,以及手續繁瑣等,并沒有發揮多大作用。分析人士表示,補貼力度的加大有望使以舊換新政策真正發揮作用,加快國內老舊汽車的報廢力度,加快黃標車的淘汰,將成為今年車市增長的重要推動力。業內人士保守預計,2010年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5%。
新能源汽車是亮點
此外,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今年將由13個擴大到20個,還將選擇5個城市進行對私人購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給予補貼試點,具體的新試點城市名單仍未公布。分析人士認為,新能源政策是一大亮點,新能源客車將會得到更多的扶持,預計鄭州、廈門名列其中的概率較大。
對私人的補貼方面,太平洋證券研究員談際佳表示,上海、北京、武漢、深圳等城市入選可能性大。對私人補貼政策一旦開閘,如果實施效果較好,補貼范圍有可能進一步推廣,新能源汽車產業化之路有望正式起航。 邢佰英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