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模天然氣交接國際上通行的是以能量計量為主、體積計量為輔的方式,而我國則是以體積計量為主。國際上普遍采用能量計量為主的計量方式是因為這種計量方式更能反映天然氣作為能源和燃料的內在物理價值,更為科學合理。美國正是因實施天然氣能量計量的標準,使得天然氣工業的發展受益匪淺。而我國實施《天然氣能量的測定》國家標準,就是將天然氣計量的結算單位由體積單位轉換為能量單位,即實行天然氣能量計量,從而實現與國際接軌。
現階段我國實施《天然氣能量的測定》標準可謂正當其時。2008年,我國天然氣年產量已達760億立方米,天然氣運輸管道總里程達到3萬千米,初步形成的天然氣管網每年輸氣能力達600億立方米。同時,天然氣在一次能源結構中的比重達到3%左右。我國正在迎接天然氣大發展的機遇期,而標準制定和實施方面的滯后,將不利于我國天然氣行業的大發展。能量計量這種科學合理的計量方式,無疑會對我國天然氣行業的大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首先,能量計量有利于我國更好地使用和保護天然氣資源。今后,在我國開展天然氣能量計量將有標準可依,通過有效規范天然氣能量的測定方法,利用優質優價的市場杠桿,能促進天然氣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與其他能源相比較也有了依據,便于用戶選擇更適合自己的能源利用方式。
其次,這項標準的實施為我國天然氣國際貿易創造了更為暢通的渠道。目前,西氣東輸二線正在加快建設,大連、深圳等在建和擬建的LNG項目也穩步推進,我國天然氣引進工作開創了前所未有的局面,貿易量極大增加。實施天然氣能量計量,保證計量方式與國際慣例接軌,非常必要而及時,將更有利于推動我國的天然氣貿易,補充天然氣資源的需求缺口。(王晶)
相關鏈接:
《天然氣能量的測定》國家標準出臺過程
2003年我國啟動《天然氣能量的測定》國家標準制定工作。按照全國天然氣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要求,2003年8月由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和大慶油田股份有限公司牽頭,成立了“天然氣能量的測定”標準技術工作組,專門負責天然氣能量計量相關標準的制訂修訂。
2003年以來,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中國海油三大石油公司,以及燃氣系統和科研院校的20多個單位、20余名專家參加了這個標準的起草和審查工作。工作組圍繞《天然氣能量的測定》起草任務,經過國內外相關技術調研和標準跟蹤研究、標準制定等階段性工作,歷時6年完成了這個標準的制定;2008年7月完成了向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報批程序。
2008年12月31日,GB/T 22723-2008《天然氣能量的測定》國家標準正式頒布。2009年8月1日,正式實施。
《天然氣能量的測定》國家標準起草的執筆單位是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天然氣研究院。早在國際標準化組織天然氣技術委員會ISO/TC193開始啟動ISO 15112《天然氣能量的測定》國際標準起,西南油氣田公司天然氣研究院就一直跟蹤其進展,開展了與天然氣能量計量相關的各項配套技術和標準的研究。經過近十年的努力,西南油氣田公司天然氣研究院已經形成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天然氣能量測定技術。 王晶 傅紅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