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發現是,行業的基本面沒有任何改變,雖然,歐洲市場受累于各個國家艱難的財政危機,增長平緩,但是所謂東邊日出西邊雨,我們看到其他新興市場在蓬勃發展,包括今年下半年以來中國內需市場。
對此,我們采取了果斷的應對措施,一方面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另一方面繼續開發新產品來創造市場。由于超前的規劃和布局,尚德對于亞太、中東、非洲地區(下稱“APMEA”)進行周密的市場部署和開發并取得驕人成績,今年我們在APMEA市場份額為30%。
正因為措施得當,今年我們仍然實現增長40%以上的目標,出貨量超2G瓦。
日報:即將過去的2011年,您的企業所遇到的最大壓力是什么?對2011年的利潤有多大影響?采取了哪些措施予以化解?
施正榮:在2011年,外部環境對企業最直接的影響是行業產能過剩引發的銷售價格下降,這逼迫企業在成本控制方面要比銷售價格下降走得更快。
以今年三季度為例,我們出貨量同比增加36%,環比增加16%,但是我們的毛利率從二季度的19%,下降到13.3%。雖然與國內同行比,尚德處在領先的地位,但是,這充分說明了中國光伏產業所面臨的巨大挑戰。
面對危機,我們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是成本控制,在產能過剩、價格下降迅速的市場挑戰面前,我們只能在成本下降方面走得更快,才能勝出;第二,我們還是要在電池、硅片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領域,加大投入,增強我們的技術競爭力;第三,我們更加注重優化運營架構,達到增加效率、節省費用的目的。
日報:日益嚴峻的國際貿易形勢倒逼中國制造的轉型升級,但道路并不平坦,您在這方面有什么經驗或想法與我們分享?
施正榮:作為中國的光伏企業,尚德在國際化道路上有一些心得。我也想強調,尚德的國際化為什么會成功,關鍵還是這個行業國際化的特征所決定的。正因為太陽能光伏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非常國際化的產業,國際產業互補與合作才使得太陽能光伏的成本,能在短短的10年里降低70%以上,光伏能源成本離平價上網、人人用得起的目標更近了。
同時,在世界各地,人們在開發利用光伏產品和系統的時候,也促進了當地就業和經濟的繁榮。
經過調查我們發現,太陽能光伏是所有能源形式中就業人口最多的產業,每兆瓦光伏能源能夠創造35個就業崗位,其中60%的就業是在市場端。因此,這個產業的繁榮和發展是可以創造一個雙贏甚至多贏的局面。
非常遺憾的是,雖然全球光伏產業對此有普遍的共識,但是,個別企業、個別政府在面臨市場優勝劣汰的時候,抓住了“雙反”這個救命稻草,寄希望用貿易壁壘來拯救他們被市場淘汰的命運。
在應對貿易壁壘的具體工作中,我們要充分了解各方的訴求點,加強與各方的溝通和協調,調集內部和外部的資源,特別是要借用專業的律師團隊,配合我們自身的應訴小組,仔細、完整地完成相關事務性工作,做好最壞的打算,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爭取最好的結果。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