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太陽能能源在中國建筑中的利用
我國的第一幢被動式太陽房建成于1977年,地點在甘肅省民勤縣,是一棟南窗直接受益結合實體集熱蓄熱墻的組合式太陽房。在20世紀80年代初,又通過國際合作項目,如中德新能源村、聯合國開發署支持的甘肅太陽能采暖降溫研究基地的建立使太陽房得到進一步發展。在“六五”、“七五”、“八五”,包括到“十一五”期間,國家科技攻關計劃中都列入了太陽能建筑項目,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當前,我國被動式太陽房已進入規模普及階段。由群體太陽能建筑向太陽能住宅小區、太陽村、太陽城發展。特別是常規能源相對缺乏、經濟相對落后、環境污染比較嚴重的西部地區,發展速度更為迅速,有的地區年平均遞增率達15%。各地還制定了包括推廣太陽能建筑的陽光計劃,如投資額達4.28億元的蘭州市“陽光計劃”,甘肅省臨夏市建成了占地9.8公頃、建筑面積9.2萬擴的太陽能小區,以及西藏計劃投資900萬元資助新建太陽房27萬平方米等大型工程項目。
另外,我國首座全太陽能建筑已在北京落成,其占地8000平方米。該全太陽能建筑,主體建筑室內的洗浴、供熱、供電等所有能源都由太陽能來提供。太陽能新村建筑南墻、屋頂坡面等位置都安裝著數個太陽能集熱器。這些集熱器在夏季可為空調設備提供驅動熱源,在冬季可為采暖提供保障。此外,建筑內還安裝了全國最大的太陽能發電系統,投入運營后可提供50千瓦的電力,滿足日常用電所需。該工程是奧運場館的試驗性建筑,并且今年我國奧運場館的部分項目也將使用太陽能技術。
當然,我國太陽能建筑開發利用的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與國外太陽能利用比較成功的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的不足,如人們對太陽能利用認識不高,開發商缺少積極性,而對于已建的一些太陽房由于檔次太低,功能單一,重社會效益,輕經濟效益,形成缺錢的建不起、有錢的不愿建的局面。另外,太陽能熱水器到處亂裝,與建筑缺乏統一性,破壞建筑外觀也是太陽能利用中的一個很大的問題。
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今后我國發展太陽能建筑應注意以下幾點:一、加強宣傳,提高人們對開發利用太陽能和其它可再生能源重要性的認識。由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及提供技術支持,充分利用現有的科研成果,加快太陽房發展步伐。二、發展多層次多功能太陽房,以滿足不同的需要。高檔太陽房具有采暖、空調、供熱水和供電等功能;中檔太陽房可以用燃油爐和電暖器作為輔助熱源,與太陽能互補;低檔太陽房采用被動太陽房,再增加一套太陽能熱水器。對于新建建筑,解決的辦法是預先將太陽能裝置的布置考慮到建筑設計中去,實現太陽能系統與建筑的一體化。對于既有建筑,要考慮利用建筑的既有設施,進行改造,達到節能的目的。
目前,在江蘇,浙江,安徽,山東和北京等地已有一些太陽熱水器生產廠商主動聯合當地的建筑設計院進行太陽熱水器與小區住宅一體化設計的試點和示范,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總之,太陽能在降低建筑能耗上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相對其他可再生能源來說,太陽能具有一些特有的優勢,更利于與建筑結合,應用到建筑領域,因而大力發展太陽能是我國乃至全世界發展可再生能源、實現建筑能源管理的重要方向。 沈驊
【參考文獻】
[1]云端.國外太陽能利用狀況[J].建筑,2008,(5).
[2]王乃粒.日趨看好的家庭太陽能發電系統[J].世界科學,2007,(1).
[3]朱棣文.太陽神計劃[J].世界科學,2008,(1).
[4]鐘昂.太陽能部落面臨大考驗[J].中國鄉鎮企業,2007,(2).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