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稱,不能要多少煤多少電,就產多少煤多少電,有多少電就干多少事,不能為了保持GDP不下來,就透支資源、透支環境。
3月12日,全國政協委員、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在分組討論會中對這幾項指標能否真正實現表示擔憂。中國政府已經確定了2011年和“十二五”期間GDP增長預期目標分別是8%和年均7%,以及“十二五”期間單位GDP能耗降低16%。
離開了工信部部長的工作崗位,李毅中上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今年是他第一次以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參加全國兩會,但他“敢講真話”的作風依然延續了下來。李毅中認為,節能降耗、減排治染既然是國策和轉變增長方式的重要抓手,不能僅僅制定大政措施和示范項目,還缺少基礎能耗分析以及針對性措施。“如果不真正重視,就會成為空話。”
中國“十一五”期間單位GDP能耗目標是降低20%。據李毅中透露,這一目標完成的“非常吃力”,直到最后一年上下齊動員后,才“連滾帶爬的完成。”有此經驗,李毅中擔心“十二五”期間能否落實兩個方面,一是能耗指標分解不下去,因為東中西部都有各自發展動力,又逢“十二五”初期及地方政府換屆的投資沖動;二是這個指標并不輕松,是“跳起來才能夠得著的目標;如果速度不降下來,能耗指標肯定完不成,像“十一五”最后一年那樣靠調整分母GDP來降低單位GDP能耗以達標并不是長久之計。”李毅中由衷的感概。
他對如何促進節能減排提出六點具體建議:
一是,加強能耗基礎技術工作,并提出針對性措施。“中國基礎能耗分析工作太薄弱了,缺少針對性地的措施,‘十一五’期間每年能耗降低20%的目標就沒有經過科學測算,是拍腦袋決定的,也沒有針對性的措施。”李毅中指出,全國能耗統計是通過能耗分布粗略加總得出,比如,2010年消耗了32億噸煤、4億噸石油、1000億立方米天然氣,這種統計不準確,應該細化行業、企業的能耗加總統計。
二是,建議落實第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做好能耗平衡”的新概念。“不能要多少煤多少電,就產多少煤多少電,有多少電就干多少事,不能為了保持GDP不下來,就透支資源、透支環境。”李毅中稱。
在李毅中看來,節能降耗是轉變增長方式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如果能耗降不下來,GDP保持高位增長是維持不下去的,因為中國的資源加上世界的資源,都很難支撐下去。根本上是從上到下是否真正把科學發展觀落實到經濟發展中。”
目前,中國消耗的石油一半依靠進口,而世界鐵礦石貿易量中的70%是由中國進口的。盡管中國鐵礦石儲量豐富,但本土的鐵礦石品位低,鐵含量只有20%—30%,需要進口高品位的鐵礦石(鐵含量50%以上)。2010年、2009年中國消耗石油均超過4億噸,石油消耗量僅次于美國,而中國需求也推高了國家大宗商品包括鐵礦石和煤炭等的價格。
三是,應廣泛采取建筑節能措施。他指著會場里的吊燈說,“大白天開會,還要點燈。能不能絕大多數會議室用自然采光,一方面大量搞太陽能,但另一方面大白天點燈,這些建筑設計沒有節能思想”他建議絕大多數會議室白天自然采光,如香港機場是自然采光,白天沒有燈。
四是,做好以節能環保質量為中心的落后產能的改造。“不要鋪攤子,建那么多大鋼廠,先把小鋼廠關閉了,大鋼廠可以過幾年以根據實際需要再建。”
五是,動員全社會意識到資源的寶貴。“怎么節能減排,要靠九千多萬產業工人、6500萬商貿職工、和13億人的綠色消費。”
六是,應提高價格和資源稅,按照資源稀缺程度和環境損害代價來確定能源價格。“礦泉水的價格比汽油貴得多,誰去節油。”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