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新科學家》網站5月31日報道,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最近公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環保技術所必不可少的很多稀有金屬都被“鎖”在一些用過的電子產品中,沒有得到合理利用。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檢查了60種金屬的回收率,結果發現,其中34種金屬的回收率低于1%;只有18種金屬的回收率高于50%。回收率最低的金屬是太陽能電池中廣泛使用的金屬碲和鎵以及電動汽車和手機電池中的關鍵元素鋰。
領導該研究的耶魯大學工業與生態學教授托馬斯·格里德爾表示:“目前,這些金屬的使用量并不大,但接下來的幾十年內,這些金屬將被廣泛使用。盡管在不遠的未來,我們不太可能用光它們,但是,與開采相比,回收已經使用的稀有金屬更節能。”
格里德爾指出,盡管從理論上來講,大多數金屬都能被反復使用,但是實際情況并非如此。首先因為,電子設備在設計時就沒有考慮到回收;另外因為擔心隱私泄漏,人們一般不會扔掉那些不再使用的電子產品,使得其中的稀有金屬無法被很好地回收。
格里德爾也表示,送去回收的金屬在處理過程中,損失率高達70%,因此,回收技術也需要更新。(劉霞)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