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田映麗
主持人:內江市推行“河長制”水污染治理模式的實施背景是什么?
嘉賓:內江市有沱江等眾多河流經過,這不僅是農業灌溉和工業用水的重要來源,也是內江市民的重要飲用水源。作為傳統老工業城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壓力很大。
2009年,為讓老百姓吃上“放心水”,內江市推出“河長制”治理模式。具體來講,市級層面成立了主要河流水污染防治領導小組,實施“一河一策”、“一河一長”每條河流確定一名“河長”,“河長”對所負責的河流治理負總責,市級聯系領導、市級聯系部門進行指導、督促、協調,河流涉及鄉鎮的鄉鎮長對所轄區域的河段負責,初步形成政府主導、環保牽頭、部門協同、市縣鄉三級聯動的工作機制。
主持人:在“河長制”推行過程中,采取了哪些措施?
嘉賓:一是細化任務,構建各級各單位層層負責的領導機制。從一開始,就提出用三年時間對全市范圍內的沱江干流、濛溪河等8條河流進行綜合整治,并明確細化了要實現的水質總體目標和分年度水質目標;二是全面推進,構建流域綜合治理機制。明確了三年總體治理任務共307個項目,涉及工業污染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醫療廢水治理、畜禽養殖場治理、屠宰場治理、水產養殖治理、農村沼氣建設等8個方面;三是突出重點,探索適合鄉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的建設運營機制。推廣采用投入省、運行費用低的無能耗組合式人工濕地、人工快滲等工藝;四是強化督查,構建激勵獎懲機制。
主持人:三年來取得了哪些成效?
嘉賓:“河長制”實施三年來,通過對全市8條河流的綜合整治,污染減排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十一五”期間,內江市共削減化學需氧量7310.13噸,二氧化硫79106.1噸,工業污染物排放大幅度減少。2010年到今年9月,沱江出境斷面水質全部達到Ⅲ類水質標準;濛溪河和球溪河達到Ⅲ類水質標準;小青龍河、大清流河、烏龍河大多數時段達到Ⅲ類水質標準;隆昌河、威遠河水質也均有一定程度改善。
主持人:有哪些經驗和體會?
嘉賓:主動謀劃,持續深入把水污染防治工作開展下去,科學利用好有限的水資源,為“實現新跨越、建設新內江”營造一個“水清、岸綠、景美”的發展環境。
通過“河長制”的實施,我們深感水污染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綜合工程和基礎工程。接下來,我們還將繼續在加快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上多下功夫,逐步完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治理設施,提高生活污水收集率。
同時,我們還必須認識到水污染治理是一項長期工程,今后將進一步深化工業企業、農村面源、生活污染治理,加強建設項目管理,加強污染物排放監管。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