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范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相比于農業生產來說,人類戰爭等極端事件對地球碳循環的干擾更為嚴重。
“火燒”是地球陸地碳循環的一個重要環節之一,在自然平衡的狀態下,植物中儲存的碳通過燃燒實現有機碳向無機碳的轉化,促進由“源”到“匯”的循環。許多學者認為,近千年來,人類為了生存,大規模地燒荒焚林、開發土地資源,嚴重干擾了自然界的碳循環,引起全球氣候變化。
華東師范大學河口海岸國家重點實驗室李珍副教授及其合作者,通過對越南紅河三角洲距今約2500年的晚全新世沉積記錄、氣候、農業發展和“火燒事件”的關系進行研究,結果發現,“火燒事件”的高峰期與農業發展期并不一致。
越南紅河三角洲是地球上碳源十分豐富的熱帶雨林地區,公元450年前,這里大火發生的高峰期很有規律,大概每700年一個周期,每一頻發期為100-150年。但公元450年以后,人類活動破壞了這個自然規律,使大火高峰期的間隔期縮短為100–200年,大火發生的高峰期均在朝代更替頻繁的戰亂時期。
李珍認為,火攻是古代戰爭中重要的作戰方式之一,對亞洲古代戰爭具有重要影響的《孫子兵法》中,專門有“火攻篇”。這些人為的大火,在作為戰爭手段的同時,也打破了自然火的規律,干擾著地球上的碳存儲和碳循環,從而改變了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進而影響到氣候變化。
“當前,科學界在集中關注人類碳排放量對氣候變化和環境影響的同時,也應該關注或評估一下,人類戰爭等極端事件對地球碳循環的干擾作用和長時間尺度的環境效應。”李珍說。
這項研究的相關論文已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上。業內專家認為,李珍及其合作者的研究成果從全新的角度詮釋了“火燒事件”的歷史,為人類活動對自然演化規律的干擾及影響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角度,同時也激發了其它區域的相關研究。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